鋅將開啟新一輪上漲行情
進入12月,國內金融市場表現令人驚嘆,股指期貨暴漲創出新高,而國內大宗商品表現卻黯然失色,部分品種短期反彈不改整體重心下移態勢,股市和商品走勢冰火兩重天格局延續,然而商品期貨弱勢格局下哪個品種能成為“希望之星”?答案或許是鋅!因其樂觀的基本面和較強的話題性,鋅具備開啟新一輪上漲行情的可能性。
鋅市蓄勢待發,實有“底氣”
年初至今,銅、橡膠、螺紋鋼、棕櫚油等具有代表性的品種紛紛刷新數年來低點,盡管上述商品跌勢中不乏存在反彈及反抽動作,但基于疲軟的供需和外部經濟環境,商品市場易跌難漲的熊市格局已毋庸置疑。
但不容忽視的是,今年鋅價表現一掃往年頹勢,一躍成為今年國內表現最強的金屬上市品種,而其最大的底氣在于“供應環節持續緊張”。事實上,很多市場人士都還記得,今年外盤鎳價一度在兩個月內漲幅超過50%,而推動其上漲的動力同樣是“供應緊張”引發的資金熱炒。
對于多數商品而言,供大于求關系是決定商品價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由于全球多數地區經濟復蘇放緩,特別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導致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增速較為低迷,而產業鏈上游原本持續擴張的供應產能卻難以迅速掉頭,導致商品供大于求的失衡局勢,但今年精煉鋅供應受到諸多因素制約,今明兩年將持續處于供應偏緊態勢,為鋅價獨樹一幟奠定基調。
精煉鋅供應偏緊,環保因素制約
今年以來,國內精煉鋅市場一改往年的供應寬松格局,這主要歸咎于幾大重要因素:中國鋅冶煉開工率限制、國外鋅礦山減產趨勢、全球鋅需求逐步復蘇以及中國精煉鋅進出口形勢逆轉,其中中國鋅冶煉是重大制約。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精煉鋅供應增速明顯放緩,特別是上半年國內精煉鋅月均產出約在44.5萬噸,三季度提高至月均產出約在50.3萬噸,1—10月中國精煉鋅累計產量在471萬噸左右,累計同比增速在4.35%。
數據顯示,10月中國精煉鋅產量在51.77萬噸,但冶煉廠除個別檢修及停產外,多數已“滿負荷”開工,但國內重點冶煉廠開工率統計尚不足八成,這顯示出剩余的兩成“理論產能”實際無法迅速轉化成真實產量,因冶煉產能開工率受制于原料供應和環保等因素限制,鋅精礦轉化為精煉鋅供應的效率受制于冶煉開工率的“玻璃頂”,而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推動2015年環保政策及執行力度預期全面升級,環境保護和資源瓶頸的矛盾對鋅價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因精煉鋅產量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不足。
進出口逆轉,鋅市具備話題性
國內精煉鋅供需與進出口也有一定的關聯性,海關數據顯示,10月中國進口精煉鋅在2.50萬噸,為過去20個月以來的低位,主要因進口持續虧損及銀行加大鋅融資限制,使得貿易商缺少進口動力,然而10月中國精煉鋅出口量增至2.57萬噸,延續近幾個月以來的暴增趨勢,1—10月中國累計出口精煉鋅達到8.7噸,同比增長26倍以上。
由于比價不利和銀行監管限制,LME鋅進口至國內市場的窗口大大縮小,部分現貨鋅轉向了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升水高于國內的東南亞國家,而鋅市表觀庫存較低,貿易商和資本方具備囤貨炒作的可能。
整體來看,鋅市在中國鋅冶煉開工率限制、國外鋅礦山減產趨勢、全球鋅需求逐步復蘇以及中國精煉鋅進出口形勢逆轉等題材下,具備足夠的炒作空間,加上中國未來貨幣寬松政策的預期,鋅價或易漲難跌,將具備開啟新一輪上漲行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