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煤電基地建設提速“克隆”神華模式成趨勢
今年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將全面提速,這對推進“煤電一體化”產業模式進程無疑是催化劑。對此,煤炭權威人士指出,煤電基地建設的提速,將使煤礦、電力企業紛紛“克隆”神華模式,由此將改變目前國內煤電能源產業布局。
根據正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消息,全國規劃建設的13個億噸級大型煤電基地建設今年將全面提速,年內國家將啟動錫林郭勒盟煤電一體化和山西煤電基地項目建設,同時逐步形成向遼寧300萬千瓦、山東400萬千瓦的送電能力。
事實上,就在去年底,作為我國13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中正式建成投產的第一個基地——兩淮億噸級煤電基地浮出了水面。
淮南礦業集團董事長王源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曾透露,經過5年多努力建成的兩淮煤電基地,新建礦井12對,新增煤炭產能3040萬噸;新建擴建電廠8座,新增發電裝機規模807萬千瓦。并且,集團預計2008年全年的煤炭產量能達到1.2億噸。
“兩淮煤電基地是以淮南礦業集團為主,無論公司與中電投、國電、浙電誰合作,其煤炭、電力新增產量都以淮南礦業為主。”一位煤炭權威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表示,目前任何一家能源企業,無論是煤炭企業,還是電力企業,只要在市場進出門檻寬松的環境下,企業都會向綜合性能源集團方向發展。
“煤、電企業都想‘克隆’神華模式,實現‘煤電運’一體化。例如,呼倫貝爾地區就是以電力集團華能為主在建設。”該權威人士說。
對此,國家能源局負責人在會上更是明確表示,鼓勵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合作,鼓勵煤、電、路、港、化工相關產業聯營或一體化發展,發揮國有大型煤炭企業在保障國家煤炭供應中的骨干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鼓勵相關產業聯營或一體化發展于大型煤企和電企機會是均等的,誰能由此搶占先機至關重要。
“一般而言,煤電基地建設對現有大型煤炭企業非常有利,他們更容易獲得煤炭儲備資源。”東方證券煤炭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帥說。
需要指出的是,國內煤電能源產業布局或將由此改變。
例如,今年1月4日,山西省和山東省在北京簽署“晉電入魯”協議,計劃通過同業重組、產業延伸把煤都資源轉化成有完整產業鏈的“煤業航母”,變輸煤為輸電,推進煤電一體化的大能源方略,開辟山西煤炭資源“兩條腿”發展的新路徑。
再者,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全面提速,對于煤炭自身產業布局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今后煤炭產業將越來越集中于大型基地上,預計13個產業基地產量逐步將達到20億噸,這將使中小煤礦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上述煤炭權威人士說。
另外,大型煤電基地建設,還將要求建設安全高效礦井,推進產業升級,這對各種煤礦裝備需要量將上升,給新型現代煤機帶來投資機遇。(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