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藥器械市場需求趨旺
這是一個讓業內人士心痛的對比:我國醫療設備市場近年來增速迅猛、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可我國目前醫療設備工業總產值僅占全球總量的2%左右。我國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醫療設備市場,可我國醫療設備企業多年來持續低迷、成長乏力,在洋品牌擠壓下步履維艱,正遭遇核心技術與自主品牌雙重缺失的“貧血”狀態。
據權威機構預測,今后幾年內我國醫療設備市場年增速都將達到14%左右,高端醫療設備銷售增速將高達20%以上。一些專家預計,今年我國醫療設備產業銷售額將達400億元以上,醫療設備市場容量將達到500億元至550億元。
市場前景如此廣闊,可我國醫療設備企業卻生存艱難,外資、合資企業成了國內醫療設備行業主力軍。統計表明,在國內醫療設備行業銷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業中,外資、合資企業占7家;前50名企業中,合資、外資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都在50%以上。
11月24日,參加“中國醫療設備企業現狀與出路”研討會的有關專家以醫療檢驗設備為例給記者作了進一步的說明。由于技術原因,我國大型醫療檢驗設備大多使用歐美產品,很多國內公司僅以代理銷售方式與外國制造商合作。“這種合作關系既不掌握核心技術,又不擁有品牌產權,無論是供貨、價格、合作條件還是代理資格等,都受制于外商,對我國企業極其不利。一些代理商為追求業務穩定及合作關系的延續,遷就一些外商的不合理要求,進一步加劇了我國企業間的惡性競爭。”
缺乏核心技術、缺乏自主品牌,我國醫療設備企業在產業鏈低端相互競爭。“我國醫療設備產業起步晚、規模小、投資分散,市場占有率低,正處于成長階段,難以和世界重量級選手抗衡。”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一位負責人如是說。
令人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國一些醫療設備企業紛紛走上了艱難而富有成效的突圍之路,或是大幅提高研發費用,或是不惜重金收購技術和品牌。記者從“中國醫療設備企業現狀與出路”研討會上獲悉:我國最大的酶免設備服務商深圳賽勒公司,以中國市場份額、銷售渠道和現金等資源,通過股權置換及收購部分股權,一舉成為世界頂級醫療設備公司瑞士XIRIL公司的大股東,從而完成了由經銷商向全方位、一體化的實驗室自動化設備供應商的轉變。
業內專家認為,這起并購案以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為目標,以市場和資本置換技術,充分借助資本、人力、技術、市場等要素的不均衡分布,在全球范圍內合理配置各種要素,實現了最佳組合,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整個行業的惡性競爭,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瑞士XIRIL公司CEO評價說,“尖端設備和核心技術向中國的轉移是不可避免的,這次并購不僅順應了這一趨勢,同時也為中歐中小企業間技術合作開創了新模式。”
一流的技術、本地化價格、民族的產業、國際化品牌——中國醫療設備企業正在全力追求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