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稅或在房地產稅前開征
Feijiu網資訊平臺:商西國務院法制辦就《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意味著稅收法定沿著時間表和路線圖邁出標志性的一步。環保稅有可能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后首個新開征的稅種。
其實,這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前不久公布的2015年立法工作計劃中就已透露出信號。該文件顯示,今年有3部涉及稅收的法律案被列入預備項目,包括修改稅收征收管理法和制定環保稅法、房地產稅法。
所謂預備項目,就是暫未安排審議時間,正在抓緊調研、起草,視情況在今年或以后安排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認為,不排除環保稅法今年底進入人大立法程序的可能。
“稅收法定”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重要原則,“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今年3月,中央審議通過《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實施意見》,首次明確提出稅收法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力爭2020年前完成稅收法定改革,按照積極、穩妥、有序、先易后難原則,將相關稅收條例逐步上升為法律,改革涉及面廣、情況復雜,需先進行試點的稅種,可先修改條例,再上升為法律。
我國現行18個稅種,除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車船稅3個稅種由法律規定征收外,15個稅種由國務院制定的有關暫行條例規定征收。
施正文表示,2020年前要通過立法新開征的稅種,主要就是環保稅和房地產稅,相比之下,環保稅法調整的范圍和立法難度較小,又具有實施的迫切性,按目前進度,有可能明年底出臺,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率先制定的新稅法。
房地產稅法爭議要大得多。但在施正文看來,房地產稅法與其他稅法的不同在于,出臺后并非要在全國統一實施,而應根據各省份情況分步實施,因此房地產稅法是為有條件開征房地產稅的地區提供法律依據,應該早一些出臺,明年有望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施正文認為,其余15個涉及條例上升為法律的稅法中,關稅、契稅、資源稅等難度不大的小稅種應加快推進立法,比較復雜的涉及稅種合并、稅權劃分等問題,比如消費稅,可能會排在比較靠后來解決,但正是諸如消費稅改革、增值稅立法、個人所得稅修改、房地產稅開征等,才顯示稅收法定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