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車行業發展;經歷曲折但前景樂觀(2)
行業格局明顯分化 發展步入良性循環
在上述優勢企業90年代后期以來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叉車行業發展開始出現明顯的分
化,少數企業蒸蒸日上,而絕大多數企業則每況愈下。在狀況不佳的企業中,少數企業是由于
自身的個別原因,而多數企業則是緣于眾多國際強勢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而給行業帶來強烈沖
擊,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整個產業結構質量的低下。單就本土企業而言,統計數據顯示,前3家
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已由1994年的41.2%提高到了2003年的86.1%,前5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已由
1994年的57.5%提高到了2003年的91.8%,而其余近30年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不足10%,馬太效應
顯現,行業格局明顯分化。到目前為止,眾多本土小企業均仍在咬牙堅持,但他們存在的作用
和意義基本上可以忽略,行業第一輪整合已接近尾聲,留給小企業抉擇的機會和時間已經不多
了。
中國叉車行業(國內企業)的整體現狀隱約讓人們感到了一絲苦澀,同時也讓人們感到欣
慰、看到了希望:行業領導者已基本形成,行業結構正在朝健康的方向發展,規模效益已在個
別企業明顯體現出來,行業整體贏利能力已完全恢復。
弱者出局趨勢明顯 尋求靠山極其困難
本土小企業已經被逼到墻角了,規模、成本、技術、質量、幾項關鍵因素全部處于劣勢,
各自一直固守的當地市場也在大品牌的打壓下幾乎消失怠盡。和日用品不同的是,叉車的使用
專業性強,用戶普遍比較成熟,識別能力強。因此,隨著大小企業產品各方面差距的拉大,一
度曾魚目混珠的小企業,即使是有著所謂“制度、成本優勢”的私營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也在一
步步縮小,出局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但由于國營小企業較高的“制度退出壁壘”,多數仍將繼
續攪局,不過由于整體不足10%的份額其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了。
當然,殘酷的競爭會促使一些小企業主動要求名牌企業兼并它,以求在大型企業的庇護下
生存、發展,但由于多數小企業和大企業間表現為更多的是重復特征,而缺乏具備整合價值的
技術、產品、市場、渠道、生產資源等方面的協同性和互補性,因此小企業被收編的可能性
小、數量少。只有少數幾個具備技術、產品特長、資源優勢、地利優勢或處于大企業市場空白
點的小企業才可能納入強者的考慮范圍,所以寶雞的兩個企業被先后收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其他在東北、皖浙兩地出現并購行為的可能性較高。總體來說,如果從簡單的規模促效率的想
法來看,領先企業更多的將會考慮獨立發展。因此多數小企業最終將不得不退出。
目前,行業格局的發展已經初現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同時,行業格局的誘變因素更加多樣
化,其中,左右行業格局變數的最主要因素可能還在于外資企業的動向,以及本土叉車企業對
國際市場的開拓和國內叉車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1994~2003年我國叉車行業(本土企業)集中度變化情況 表1.
━━━━━━━━━━━━━━━━━━━━━━━━━━━━━━━━━━━━━━━━━
━
企業序號 1994 1997 2000 2001 2002 2003
─────────────────────────────────────────
─
銷量 占有率 銷量 占有率 銷量 占有率 銷量 占有率 銷量 占有率 銷量 占有
率
━━━━━━━━━━━━━━━━━━━━━━━━━━━━━━━━━━━━━━━━━
━
前3家合計 6049 41.2% 7738 55.8% 12331 73.8% 13693 75.7% 19334 82.5% 28400
86.1%
前5家合計 8403 57.5% 9405 67.9% 14047 84.1% 15268 84.4% 20859 89.0% 30300
91.8%
前8家合計 10694 73.4% 11400 82.3% 15491 92.7% 16095 88.9% 21828 93.2% - -
總計 14678 100% 13860 100% 16709 100% 18100 100% 23426 100% 33000
100%
━━━━━━━━━━━━━━━━━━━━━━━━━━━━━━━━━━━━━━━━━
━
1994~2003年我國叉車行業(本土企業)銷售收入、利潤額統計(單位:萬元) 表2.
━━━━━━━━━━━━━━━━━━━━━━━━━━━━━━━━━━━━
年份 1994 1995 1997 1998 2000 2001 2002 2003
━━━━━━━━━━━━━━━━━━━━━━━━━━━━━━━━━━━━
銷售收入 150863 198841 195862 182732 186709 199643 238273 310000
利潤額 -357 1231 -2754 -9218 -1423 934 93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