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廢橡膠綜合利用產業剖析
近一段時期,由于盲目投資,國內廢橡膠綜合利用市場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致使市場上廢橡膠資源緊缺、價格不斷攀升,而再生膠和硫化膠粉產品價格卻還在原地徘徊,甚至在下降。激烈的市場競爭,使許多企業因缺乏廢橡膠資源而不能滿負荷生產,有的小企業面臨破產境地。為此,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經濟信息站曹慶鑫等業內專家呼吁,各生產企業要對當前廢橡膠綜合利用市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注重環境效應和規模效益,切忌盲目上馬。
盲目擴產導致市場飽和
伴隨著生膠市場價格大幅度提升,我國廢橡膠綜合利用產業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下快速崛起。據對全國廢橡膠綜合利用產業的粗略統計,2002年,再生橡膠、硫化橡膠粉生產企業近460余家,專業配套生產企業約60家,生產廢橡膠改型產品企業120余家,廢橡膠回收、分類、初級加工的企業不計其數。
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2004年的最新調查,再生橡膠和膠粉膠粒年生產能力超過了輪胎產生量的增長比例,使再生橡膠和硫化橡膠粉的產出趨于飽和。
曹慶鑫認為,這種現象的產生,和企業大規模增產擴產不無關系。例如,南通回力橡膠有限公司2000年生產的再生橡膠產量為18843噸,2002年為29500噸,2003年為40433噸;四川隆昌海燕橡膠有限公司2003年生產的再生橡膠產量為10613噸,而2004年的生產進度為每個月1500噸。
企業數量膨脹爭搶資源
與再生橡膠和膠粉膠粒產量同步增長的,是從事這一行業的企業數量的無限膨脹。曹慶鑫給出了一組數據:近兩年來,山西汾陽一個鎮發展的再生膠企業已經達到71家,每家生產規模都在年產再生橡膠3000~6000噸左右;同樣在江西,最近一年多時間又有10多家盲目投資再生膠產業的企業陸續開業,規模都在6000~10000噸左右,僅高安市周邊40千米范圍之內,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新建了5家再生膠企業。
這種局面造成了企業在市場上搶購廢橡膠,帶來價格的惡性競爭。據統計,2004年開春以后,全國各地廢橡膠價格普遍上揚。其中廢輪胎每噸漲價幅度在80~250元,廢鞋膠在80~150元。白色鹽水瓶塞的廢橡膠漲幅最大,每噸上漲800~1200元,從而大大壓縮了再生膠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上世紀末,天膠價格為7000~8000元/噸,再生膠價格可達3000元/噸左右,但是,當前天然膠的價格已經達到1.5萬元/噸左右,而再生膠價格不升反降,僅為2400~2800元/噸。再加上產品出廠運輸費用的上漲、企業用電的限制等等,使一些再生膠企業陷入困境。如江蘇南通一家橡膠制品科技有限公司,因為廢舊輪胎資源嚴重不足,使其具有每天處理36噸廢鋼絲子午胎生產能力的生產設備,僅能勉強維持每月開10個班左右。江陰市臺聯超精細膠粉廠是一家利用廢鞋底邊角料生產萬噸防水材料專用膠粉能力的企業,也因沒有足夠的廢橡膠資源,造成開工嚴重不足,僅能維持全年生產能力的三分之一左右。
環境和規模效益是關鍵
從生產過程來看,硫化膠粉的生產其實就是再生膠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再生膠和硫化膠粉的市場應用是由市場經濟運作決定的。由于硫化膠粉的使用性能不及再生膠,目前不可能大范圍應用,其市場需求量近期也不可能有大的提高。因此,有關專家提醒,投資硫化膠粉一定要慎重。目前,再生膠生產企業都有能力生產公路40目硫化膠粉,即便是需要60目、80目、100目或更細的硫化膠粉,目前的再生膠生產企業也只需增加少量的細碎設備,淘汰脫硫、壓延設備,就可以達到100萬噸/年的精細硫化膠粉的生產能力,根本無需重復建設所謂的硫化膠粉廠。
曹慶鑫特別強調,廢橡膠綜合利用企業一定要環保達標,要有規模效益,提倡企業生產規模在6000噸/年以上,生產的產品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而現在許多企業無力對環保設備進行更新和改造,必然造成二次污染。目前,發展廢橡膠利用產業、治理二次污染已成為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的重大議題。曹慶鑫認為,進行廢橡膠綜合利用就是要做到讓廢橡膠物盡其用,變廢為寶,達到產業經濟循環化的目的,而不應造成這一產業的不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