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維修費用控制搞好成本管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的目標是通過資本經營來取得最大效益或利潤。企業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設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內涵已由過去的強調為生產服務,追求較高的設備完好率指標轉變到以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中心,為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的服務上來。這就要求企業從過去側重于設備實物形態管理轉變為實物形態和價值形態管理并重上來,要求設備管理工作重視維修費用的管理與控制。
新鄭卷煙廠自1999年開始對維修費用進行統計和分析,幾年來,單箱維修費用逐年降低,由2000年的36元/箱,降為2001年的32.70元/箱,2002年上半年的29.02元/箱,取得了明顯效果。
目前,對維修費用影響較大的因素有三項,即生產規模、企業經營戰略和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好壞。對前兩項,設備管理部門是不可控的,需要加強與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與反饋,而后一項則是設備管理部門必須做好的。
對維修費用與維修成本進行控制與管理,就是要以最少的維修費用達到最高的設備可利用率,以獲得最大的企業經濟效益。企業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視設備的前期管理
設備的選型非常重要,若其可靠性高,可維修性良好,設備的后期維持費用就會大為減少。另外,所選機型要統一,便于備件的儲備,通用互換,也便于維修的組織,節省庫存費用。設備選型的好壞,決定著設備壽命周期費用的多少。
二、采用適宜的維修組織方式
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擺正生產與市場的關系、生產與維修的關系至關重要,那種不重視維修,生產上隨意性大,在組織上、資金上、時間上不能給予設備管理與維修最基本條件保證的企業,必然會造成設備失修,設備完好狀況下降,進而影響設備效能的發揮,造成設備維修費用的增加。
新鄭卷煙廠根據市場的要求、生產組織的變化,不斷改進過去被長期采用的設備三級保養,大、中修等傳統作法。采用兩班制生產,剩余時間由專人進行保養,取消了例保與一保,變二保為每周日的六小時維修保養,既進行了保養,提高了現場質量,又保證了生產的順利進行。對于大、中修等計劃預修制,則改用靈活的項修、輪保來替代。為此成立了兩個項修組,負責處理工作量在15-45天的維修事項;成立了兩個輪保組,負責日常的維修與保養。
三、努力提高設備的有效作業率
設備性能不好,效率不高,以及設備擁有量過多、閑置過多,也是對設備資產的一種浪費,無形中會造成成本的增高。為此,新鄭卷煙廠重視提高設備的有效作業率,實行了“責任機臺”、“機型工程師”、“綜合交叉維修制”、“維修人員年度考評制”等管理制度,加強了設備管理激勵機制的建設與維修人員自我約束機制的建設。組織了設備完好治理,“五漏”整頓,消除操作與維修“七項有害行為”等多項活動。通過以上各個方面的努力,使得MK9R/6000型的設備有效作業率由1998年的85.59%提高到2000年的89.2%,2001年的91.02%。SUPER9/BE機組的設備有效作業率由1998年的77.27%提高到2000年的84.4%,2001年的85.97%。PASSIM/GD機組設備有效作業率由1998年的79.87%提高到2000年的85.8%, 2001年的86.64%。綜合設備有效作業率由1998年的77.57%提高到2000年的85.2%,2001年的87.25%。設備有效作業率的提高,顯著降低了單位維修費用。
四、精心維修與保養設備
對設備進行認真細致維修、正確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維護,可防止設備零部件非正常磨損與損壞,減緩磨損程度,延長修理間隔期,減少維修費用,否則會造成費用增加。目前,主要存在兩種形式的維修浪費:一是設備失修。這是由于設備檢查漏項,預測不準確或由于經費不足,對設備不重視,拼設備而造成的設備失修現象,使本來較好的設備、較完善的功能由于某一零件或部件的失修而造成其他零件與功能的連鎖性急速損壞,設備性能與狀況惡化。二是過剩維修。這是由于對設備進行過多的維修安排,以及過分追求設備性能的完好,如要求修舊如新等,要求過剩的功能造成的維修浪費。
五、完善規章制度
設備管理制度是否科學合理,規章條例是否完善,對成本具有很大影響。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也是設備管理的重點。為杜絕和減少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賬物不符、維修保養不到位、設備帶病運轉、違章操作以及潤滑不良等形式的浪費,提高全體職工管好、用好、維護好設備的自覺性,培養職工樹立愛護公物、以廠為家的思想,根據近幾年各機型維修費用的實際情況,新鄭卷煙廠先后制訂了維修費用管理規定、非正常損壞件與設備事故的報告及處理制度、關于舊件修復的鑒定與獎勵規定等25項管理制度,編寫了22項安全操作規程,修訂了13項保養規范、21種崗位職責、34種點檢與保養記錄,提出了14項工作要求等,強化了設備管理的基礎建設與制度建設。
六、制訂科學、先進的技術經濟指標
對所訂各項設備管理技術指標要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且應合理,符合實際,要避免過高的指標要求,失去目標的作用,更應避免指標過低,失去先進性。技術指標對設備維修費用的影響是無形的,也是巨大的。新鄭卷煙廠根據對往年各車間實際維修費用情況的分析與預測,制定了費用指標。卷包車間又根據各機型實際消耗情況,制定七種機型的費用指標。
現在,在費用的管理中,我們主要進行月統計、季分析。由于維修的不確定性,維修費用的發生是不均衡的,要優化費用支問題,依此對設備維修費用進行考核才是合理的。這一控制值應能保證在避免設備失修的前提下,維修費用相對最低。依此,我們對2000年、2001年的維修費用進行了詳細統計與分析,取得了接近實際的數據與結果。為搞好成本控制與管理,對所有與費用相關的支出都制訂有方案與標準,并專門成立了原輔材料優化配置小組,對設備進行調整與改造, 2001年3-9月份共節約原輔材料824萬元。對設備維修費用指標也下達到各機組,按其節超的2%進行獎罰,維修換件則由各機型技師鑒定把關。實行此制度后,卷包車間的單箱維修費用由2000年的24.98元降為2001年的19.27元,2002年上半年的17.35元,總費用則由2000年的10771016.41元降為2001年的8211779.81元,取得了明顯效果。
七、做好技術教育工作
為提高全體職工管好、用好、維護好設備的自覺性,培養職工愛護設備、節約為本的思想,新鄭卷煙廠在成本管理的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為控制維修費用的支出,專門成立了由各機型工程師參加的維修換件把關組,并就備件領用程序、非正常損壞件的鑒定與處理制訂了專門的規定。
2.為適應市場形勢,維修人員積極參與并配合廠部進行原輔材料優化配置工作,在基本不增加費用的情況下積極調整設備,適應各種原輔材料,使優化工作與各種品牌的卷煙生產得以順利進行。
3.大力開展成本教育活動。為搞好成本管理,技術人員就費用問題召開了數次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分析,商定各種對策,在節假日檢修,平時生產會上經常進行專題說明與要求,并結合修理工考評進行了專項培訓,使成本管理工作得以深入人心,人人了解。
4.做好其他管理工作。在陸續進行的設備完好整頓、“五漏”治理,以及消除操作與維修“七項有害行為”等項活動中,消除了許多由于潤滑不良、維修不到位而造成的聯鎖損壞,保證了設備的性能與效率。
八、提倡修舊利廢
為降低維修費用,充分發揮和調動維修人員的積極性,新鄭卷煙廠就舊件的修復、零件的損壞制訂了專門的鑒定程序與獎罰處理規定。對于修后零件,經設備處認可,其價值每15萬元給予500至1000元的獎勵,而對于人為損壞或失誤事故,則給予加倍處罰或10%-100%的折價處罰。制度實行后,修舊利廢工作得以穩步推進。2001年共修舊利廢33種270件,零件原價值138.61萬元,2002年1-6月份又修舊利廢147種321件,零件原價值257.68萬元。
九、加強技術改進工作
技術改進對于完善設備性能,降低維修費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三年來,新鄭卷煙廠圍繞生產中影響設備效能、產品質量以及現場環境與安全防護等方面的技術問題大力開展技術攻關活動,僅卷包一個車間就組織進行小改小革、技術攻關82項,消除了設備中存在的許多固有缺陷。如小車送絲系統短路保護裝置的設計與應用,消除了原設計中存在的短路無保護現象,提高了系統工作的穩定性與效率,大大降低了檢查與維修的工作量,每年可節省維修費用6.5萬元以上。
十、對設備維修費用進行預測、統計與分析
過去企業開展維修費用分析,大都在期末進行,屬于事后分析,這種傳統的維修成本管理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當前,企業不應單純搞事后分析,而要加強推廣成本預測分析,即把計劃分析、預測分析和事后的實績分析結合起來,建立起完整的分析體系。為此,新鄭卷煙廠成立了專門的成本費用核算中心,對全廠的維修費用進行分解、動態跟蹤與分析。
十一、維修費用管理微機化
費用的分析、成本的核算,離開了現代化的統計與分析手段,往往會失去即時性、準確性、統一性、權威性。為改變傳統的事后分析狀況,新鄭卷煙廠自2001年7月正式使用了MAXIMO設備預防性維護計算機管理系統,該系統建立了完整的設備管理體系,它把設備臺賬管理、設備維修管理、庫存管理、采購管理,集成在一個數據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統中,規范了設備管理的作業流程,實現了費用單機臺考核。去年,又使用了OA自動化辦公系統,新上了數據采集與機臺備件查詢系統,使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