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無縫鋼管生產狀況分析
中國工程院院士、成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殷國茂在《我國無縫鋼管技術裝備的現狀及發展前景》的報告中指出:我國現有的無縫鋼管生產布局不均衡、發展不平衡,需要調整、改造部分現有一般軋管機組的分布,提高企業集中度,組建大型無縫鋼管集團公司,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搶占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
近年來我國無縫鋼管生產發展很快。自1953年lo月27日鞍鋼無縫鋼管廠成功軋出我國第一根無縫鋼管以來,產量逐年增長,2004年,全國無縫鋼管產量達到908萬噸,其中不銹無縫鋼管為20萬噸,成為世界無縫鋼管生產大國。自2003年開始,我國已由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2003年,無縫鋼管進口量為47萬噸,出口量為56萬噸;2004年,進口量為69萬噸,出口量為75萬噸,取得了長足進展。
然而,目前我國還不是世界的無縫鋼管生產強國,現在國產的優質、低
耗、高附加值無縫鋼管的品種還很少,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如高強度,特殊密封扣、耐低溫、耐腐蝕(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抗壓力等特殊油井管的缺口較大,致使油井管每年還需進口30萬噸。此外,無縫鋼管的品種、質量、消耗等方面,還難以超過設計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質量、使用壽命、價格比等方面,還很難具備競爭力。
我國現有的元縫鋼管生產布局不均衡,且較為分散,集中度差。從全國六大地區來看,西北地區的無縫鋼管產量極低,僅年產6萬噸;迄今為止,寧夏、甘肅、新疆、海南、香港、澳門和臺灣省、自治區、特區沒有無縫鋼管廠。在全國26個有生產廠的省、市中,其產量的差異也很大,年產20萬噸以上的有10個省、市;年產50萬噸以上的只有天津、上海、內蒙、江蘇、山東、四川6個省、市;在這6個省市中,產量最大的為江蘇,2003年的產量為95萬噸;產量最大的企業為天津鋼管公司,2003年的產量達到80.1萬噸;年產50萬噸以上的企業也只有天管、寶鋼、包鋼、成都等4家,可見其分散程度。
如何改變目前國內無縫鋼管行業存在的生產布局及產品的品種、質量、裝備等問題建議如下: 、
一是充分發揮現有先進裝備的特長。目前我國還有一些裝備水平很高的無縫鋼管軋機,沒有充分發揮其裝備在品種、質量、消耗等方面的特點。如具有生產高檔高壓鍋爐管的廠家,沒有大量生產,產能放空,致使高壓鍋爐管近年大量進口;具有生產高檔油井管的廠家,沒有為市場提供大量高強度、特殊密封扣、耐低溫、耐腐蝕(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抗壓潰等特殊油井管,使下游行業不得不從國外進口,以彌補不足:建有張力減徑機的廠家,沒有大量生產小直徑熱軋無縫鋼管,致使國家明令停產的≤Ф76mm無縫鋼管機組仍在生產。現在我國的無縫鋼管機組在發揮其產量和擴大上限規格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產量和上限規格往往超設計能力的20%至30%,甚至達到50%以上;而在品種、質量、消耗等方面,就很難超過設計水平。所以,必須重視和加強技術隊伍的建設和科研、開發工作,并在經費上予以保證,充分發揮先進裝備的特長,使其產生最大的效應。
二是加快開發、設計、制造生產小直徑無縫鋼管的先進裝備。盡快建設l--2套高產、低耗的先進小直徑機組,以替代現有的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小型機組。基于我國現有無縫鋼管設備的設計、制造能力和水平,在認真總結俄羅斯第一烏拉爾新鋼管廠的Ф102mm(使用Ф150trma管坯,生產Ф45一114*3.75--7mm無縫鋼管,年產80萬噸)和我國寶鋼Ф140mm(使用Ф175rnm管坯,生產2l一140--180*2--25mm無縫鋼管,2004年產量84.6萬噸)浮動芯棒連軋管機組以及各種新型連軋管機的經驗基礎上,開發、設計、制造出一套全新的,從煉鋼、爐后精煉、連鑄、軋管和精整的短流程無縫鋼管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定位于專門生產通用的面廣、量大的小直徑熱軋管(結構管、輸送管),用以取代現有的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小型機組。這是解決我國無縫鋼管行業長期存在而無法解決的“冷撥管代替熱軋管”的老大難的一個辦法,也是解決無縫鋼管行業中存在的高消耗、高污染難題的辦法。
三是調整、改造部分現有的一般軋管機組的分布和提高企業集中度,組建大型無縫鋼管集團公司。利用整頓、調整、改造、重組現有≤ФlOOmm無縫鋼管機組(主要為毛管、荒管生產機組)的時機,抓住當地解決廢鋼就地循環利用的機遇,按地區適當進行調整,使一般用途、需要量較多的無縫鋼管,在地區內實現自行供應,達到合理組織物流、避免長途運輸、節約運力、降低成本的綜合效益。同時,必須盡快改變生產布局極度分散的現狀,組建跨地區、跨部門的集團公司,提高企業集中度,增強國際競爭能力,搶占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以適應整個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需求,從而最終讓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無縫鋼管生產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