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規劃對床關鍵配件與基礎零部件兩手抓
振興規劃對基礎零部件從之前的“發展主機帶動零部件行業發展”轉變為“一手抓主機一手抓關鍵零部件發展”,這表明國家對發展基礎零部件產業有了怎樣的轉變?其重要意義是什么?
2009年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2009 ̄2011)》(以下簡稱“三年規劃”)。規劃指出,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必須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大規模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工作;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振興規劃對基礎零部件從之前的“發展主機帶動零部件行業發展”轉變為“一手抓主機一手抓關鍵零部件發展”,這表明國家對發展基礎零部件產業有了怎樣的轉變?其重要意義是什么?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關鍵零部件的發展水平是怎樣的?與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相比還有哪些差距?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總干事長吳柏林,吳柏林對相關問題做出了清晰而又深刻的分析。
“三年規劃”加快機床工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
吳柏林首先指出,“三年規劃”是繼續2006年國務院8號文件《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若干意見》之后,中央下發的第二個振興裝備制造業綱領性文件。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加快整備制造業振興,規劃進行了全方位的戰略部署。認真學習和全面貫徹規劃,對加快我國機床工業的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吳柏林分析說,“規劃”和八號文件不同的是,它更具體化,在政策、措施方面更明白,更具可操作性。“三年規劃”提出了行業振興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目標、重點任務和扶持政策措施等,把努力發展方向、奮斗目標,指導思想、路線、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包括產業結構調整、自主創新開發、技術改造、淘汰落后能力和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等進行了全面部署,是指導我國機床工具行業三年調整和振興的綱領性文件。“三年規劃”的出臺具有雙重意義,一是振興裝備制造業、二是應對金融危機。
吳柏林介紹說,我國機床工具工業在進入21世紀后連續8年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形勢,全行業總產值從2000年的539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3472億元,平均年增長率超過26%。國產機床國內市場占有率從2000年的不到40%,提高到2008年的61%。其中數控機床發展迅速,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的年產量從2000年的1.4萬臺,提高到2008年的12.2萬臺。2008年,我國機床總消費額194.4億美元。我國已經連續4年在規模和產值上成為世界第三大機床生產國,連續7年成為世界第一機床進口國和世界第一大機床消費國。
“全行業雖然多年來持續快速發展,但是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依然存在,整個行業大而不強,高檔產品還明顯不足。”吳柏林分析說,目前國產機床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雖然已經提高到61%,但是高檔數控機床、高檔數控機床部件、高檔數控系統和刀具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還不到10%。加快行業戰略調整、加速產業升級已經是刻不容緩。
談到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對我國機床行業的影響時,吳柏林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和重型機床的影響不大,但是對中低檔機床的影響很大,從機床協會對近200家重點企業調查中了解到,部分企業流動資金嚴重不足。由于銷售回款減慢,預訂貨的合同預付款銳減等綜合效應,使得企業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不少企業由于資金鏈斷裂而難以為繼,產品市場急劇萎縮,庫存增加,處于停產或半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