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國產種子加工機械迫在眉睫
據了解,種子加工機械設備的試驗研究和自行開發經歷了從單機到機組,再發展成種子加工成套設備的過程。
中國種子加工機械發展較晚,20世紀70年代起從國外引進單機,8 0年代初期引進種子加工成套設備,80年代后期,種子加工機械進入了自行開發、研制、生產、推廣的快速發展時期。通過消化吸收和開發創新,研制出了一批比較適合我國國情的種子精選機、烘干機械和種子加工成套設備。
但是,目前這些機型的性能和加工能力已滿足不了日益提高的加工要求。首先,部分主機有振動大、壽命短的缺點;其次,能耗是國外同類產品的2至3倍;第三,由于絕大多數是國外樣機的仿制產品,其性能遠不如進口機。國內各個生產廠家經?;ハ嗄7?,很少有設計者去探索種子的特點,根據實際用途去改進機械,導致有特殊加工需要的種子機械無處購置。
為了銷售自己的產品,無論用戶有什么樣的要求,生產企業的答復往往都是“可以,適用”,以不變應萬變,并沒有確切的種子試驗數據。反觀國外生產的種子包衣機采用電腦定量控制藥種配比,包衣質量易保證,而國產種子包衣機均為翻斗式計量,精度低,包衣質量難以保證。同時,國外種衣劑質量高,包衣后的種子流動性不受影響,裝袋后不會因水分增加而變質,而國產種衣劑含水量高,種子包衣后成膜慢、黏性大,影響流動性,裝袋前需要干燥,否則極易變質。
經過近20年的努力,目前國內種子加工機械生產廠已發展到20多家,可生產11類120多種種子加工機械,可組成15種不同形式的種子加工成套設備。中國種子加工機械實現技術進步的關鍵是設計制造單位能否根據種子的特性,將機械加工工藝與種子性能要求相結合,提高國產設備的質量,擴大市場占有量,實現設備的國產化。由于國產設備在價格上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如能在材質、制造工藝、技術性能和使用可靠性方面達到進口機組或單機的指標,即使價格提高一倍,其市場潛力也是很大的。
中國種子加工機械有著廣闊的前途,一方面,良好的加工機械能提高種子質量,提高種子商品化進程和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可增加種子加工企業效益。提高種子加工機械質量,完善種子加工機械性能已成為生產廠家的新課題。
有關專家建議,種子加工機械企業應總結經驗,把握機遇,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機制,使種子加工機械的科研與生產相結合。
二、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啟動一批種子加工機械的科研項目,引進關鍵技術,購置先進的加工設備和模具,建立1至2個現代化的示范生產企業,生產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種子加工機械。
三、帶頭規范流通市場,避免盲目重復引進。
四、組織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攻關,開發適合國情的種子加工機械,為中國種子真正走向國際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