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泰集團:金融危機下的變革之道
-
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也是大國、強國工業,伴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近年來汽車零部件行業逐漸繁榮并成為國內頗具規模的產業之一。
1997年北泰集團安徽工廠正式投產,短短幾年間迅速成長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北泰集團的發展歷程也被稱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發展史上的傳奇之一。企業發展離不開好產品的支撐,始終致力于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的北泰集團更是如此,對技術質量進步、工藝改良創新的無限追求從未止步,在國內率先開發出升級換代產品,與國際同行相比,也從不甘人后。多年的不懈付出與努力,北泰集團現已擁有多項世界級領先的專利技術和工藝,奠立了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國際前沿地位。
調整戰略尋求市場新突破
在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的大形勢下,如何渡過行業“寒冬”?是北泰集團高層一直思索的問題。隨著危機的爆發,國際市場需求嚴重萎縮,對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沖擊較大。面對新時期下的新形勢,在幾年前已確定國內國際市場并重策略的北泰集團及時推進發展戰略深度調整,將業務重心由國際市場加快轉向國內市場,努力開拓新的銷售渠道,把經濟不景氣的壓力轉為持續改進的動力。同時,北泰集團在業務擴展的同時非常謹慎地處理了業務發展和擴張之間的問題,注重業務的利潤成長,充分挖掘內部成本節省的空間,增強企業自身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
產業振興使企業迎來新機遇
經濟危機爆發后,汽車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給汽車零部件行業提供了非常好的整合契機。春節前政府出臺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給步入牛年的國內汽車業注入了一股“牛氣”,而減免汽車購置稅等新政也幫助車市在一夜之間進入“牛市”。
北泰集團生產和物流總監葉先生認為,金融危機可能會加速國內零部件行業洗牌的進程,作為融入國際化市場的北泰集團更應注重供應鏈的整合,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積極開辟新的客戶源,保持銷售市場的多元化,積極應對金融風暴的影響和沖擊,為企業持續經營和實現目標經濟效益提供最有效支持。
自主創新構建民族品牌新藍圖
如今,汽車已不僅限于昔日“代步”的功能,它的安全便捷性、多功能性和藝術性已經上升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也是北泰集團一直以來潛心鉆研的動力和開拓創新的源泉,各種先進元素被源源不斷地注入到產品當中,保證了產品性能、技術特質的最大發揮。這也成就了北泰集團——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具有系統開發能力和為整車企業提供底盤整體解決方案的行業領導地位。
2009年國家安排50億元鼓勵并刺激自主品牌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業內人士認為,這將為整個汽車產業帶來上百億元的銷售收入。這也是北泰集團將經營重心轉向國內的重要原因之一,憑借先進的技術工藝、卓越的制造能力、豐富的產品研發經驗、全球化視野和國際認證的質量控制體系,率先同行業入主國際汽車工業前后市場,配套國內國際幾大知名品牌車企,受到了越來越多客戶和消費者的認同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