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用車:一個行走在政策鋼絲上的行業?
2004年此時,我國農用運輸車行業還沉浸在一舉扭轉連續3年低迷徘徊局面的喜悅之中。然而一年過去了,由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農用運輸車分會秘書處提供給記者的最新數據卻表明,在絕大多數農機產品產銷攀升的情況下,農用運輸車行業又重新跌入了低谷,并首次出現了20%以上的負增長,2004年農用運輸車產量為209.11萬輛,比2003年減少58.4萬輛。
2004年中國農用運輸車市場需求的連續下滑,導致了企業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而農用運輸車年底收官時所呈現出的沉悶格局,也使我們多了幾分牽掛。可以說,無論是年初行業發展的“春光乍現”,還是其后的受挫于新交法,都給人們留下了難以抹去的記憶。
前高后低市場呈高速下滑之勢
實際上我國農用車業2004年的開局還是相當不錯的,一季度在農用車生產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產銷量穩中有升,得到了相對平穩的發展。但進入3月份以后,農用車產銷已開始下滑,二季度全國農用運輸車產量同比下降了18.51%,其中三輪車下降了23.5%。在此期間,有的農用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已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而造成這一結果的直接原因是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實施。
6月1日,新《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出爐,由于三輪農用運輸車被改稱三輪汽車、四輪農用運輸車被改稱低速載貨車,從而使農用車這一使用了多年的名稱消亡。而其所設置的門檻,也使農用車企業轉產汽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從第四季度行業運行情況看,10月1日開始實施的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對三輪農用車免征購置稅的“救市政策”,因其執行的是一個過時的標準,所以很難讓遭受重創的農用車業振作起來。
據農用運輸車分會統計,2004年我國共生產農用運輸車209.1078萬輛,銷售208.8322萬輛,產銷率為99.87%。其中四輪農用運輸車的產量為43.7337萬輛,銷量為43.3602萬輛,產銷率為99.15%;三輪農用運輸車的產量為165.3741萬輛,銷量為165.472萬輛,產銷率達100.06%。
農用車市場整體格局變化不大
目前,我國共有137家農用車生產企業和200多個型號的產品。2004年,盡管農用車產量大幅下降,相當一部分企業舉步維艱。但強者恒強,一些優勢企業依然發展較為穩健,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使得農用車市場的整體格局并未發生重大變化。
從四輪農用車和三輪農用車2004年前十名企業的排名可以看出,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仍雄踞三輪、四輪農用車產銷量榜首。排在三輪農用車企業第二至十位的是山東五征、山東巨力、山東雙力、福田重工、河南奔馬、安徽飛彩、沈陽天菱、山西卓里和甘肅蘭駝。從四輪農用車的生產情況看,山東時風的產量為8.8746萬輛;山東壽光市凱馬奧峰車輛有限公司的產量為3.7737萬輛,位居第二;山東五征、資陽南駿、浙江正宇、四川銀河、東安黑豹、成都王牌、安徽飛彩及日照金杯排在第三至十名。
2004年行業的生產集中度繼續提高。從三輪農用運輸車生產企業來看,2004年排名前10家企業產量為162.9465萬輛,比上一年減少了23.38%。但排在前10名企業的產量已占到全行業的98.53%,比上年的95.45%提高了3.08個百分點。從四輪農用運輸車生產企業來看,2004年排名前10家企業的產量為28.9686萬輛,比上年增長了12.92%。排名前10家企業產量占全行業的比率為66.24%,比上年的62.85%提高了..39個百分點。
瓶頸待破未來走勢仍不明朗
記者注意到,盡管前一段時間部分企業通過轉產自救,已使生產經營步入正軌,但因缺乏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的支持而顯得后勁不足。因此目前農用車“減負”與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仍是業內人士最關心,也是議論最多的一個問題。由于大家對2005年相關政策能否調整到位大都心中無數,市場又充滿了變數,不少人對未來行業的發展前景深感不安與迷惘。
記者近日就農用車稅費政策是否會盡快調整一事征詢了國家發改委一位人士的看法,他表示對此不可過于樂觀。由于國家政策的制定事關全局,對相關政策的修訂與完善并非易事,因此他個人認為近期與農用車稅費等相關的政策并不會馬上調整出臺。
雖說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了對“三農”的支持,使農機業受益匪淺,但一權威人士認為,伴隨著法制化管理力度的逐漸規范與加強,外部環境對農用車行業的制約作用將明顯加大。
中國農機協會理事長高元恩對記者坦言,農用車市場復蘇的關鍵要看有關部門能否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如果農用車相關的優惠政策在2005年仍不能出臺,無法減輕農民購買農用車費用的話,那么2005年農用車的產銷量仍將大幅下滑。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農用車分會會長、安徽飛彩(集團)公司董事長洪理芳指出,雖然行業發展前景不甚明朗,但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對農用車業的影響已開始有所弱化。前不久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三輪農用車是農民在農村內部和城鄉道路搞短途運輸的,它與過去的“扁擔頭”一樣屬于家庭必備的生產工具,是與農民的消費水平相適應的。因此,有關部門應在稅費政策上給予相應的傾斜,以達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目的。他認為,將來按照新的標準對三輪農用車免征購置稅還是大有希望的。
農村運輸主力軍的地位并未改變
有關專家認為,農用運輸車行業發展到今天,盡管路好似越走越窄、產業前景渺茫,但從我國國情看,目前農民尚不能逾越農用車消費階段。正是基于此,2004年雖然受到主管部門變更、治理超標超載、原材料漲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但農用車的產銷量依然較大。中國農機協會預計,2005年農用車市產銷將為220萬~230萬輛,其中三輪車為180萬輛左右,四輪車可能是40萬輛。這表明農用車仍是現階段農村運輸主力軍。
從長遠看,盡管農用車頗受爭議,行業先天不足,發展前景難以預測,在2005年相關政策能否進行調整完善也未確定,但企業只要都能從行業的共同利益出發,立足長遠,嚴格自律,練好內功,搞好科技創新,就能使整個農用運輸車行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