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下滑誰將成為發電設備行業贏家
2005年初秋,前來六朝古都南京參加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主辦的發電設備經營計劃專家組會議的眾多企業家都感到了一股肅殺之氣。
政府、協會、企業等眾多層面業內人士紛紛看淡發電設備行業在“十一五”期間的發展,而來自企業銷售部門的反饋則更為直接,產品價格開始大幅下跌,市場廝殺近在眼前。
坐上了高速下滑的過山車
我國自2002年以來的電力投資增長主要體現為電源投資規模呈現爆發性增長,2002~2005年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54.93%;而同期電網投資規模主要呈現一種平緩的增長,年復合增長率為6.84%。電源投資規模的爆發性增長也導致發電設備和電站環保設備行業的訂單和盈利能力出現爆發性增長,大部分發電設備企業手中的訂單都排到2008年以后。
因為發電廠建設周期較長,一個大型火電廠從開工到全部投產需要5年,大型水電站需要7至10年,核電站需要6至8年。而且以后電力建設又以大型電站為主,因此建設規模和投產容量需要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一般建設規模為投產容量的5至6倍,才能保證用電增長需要。
我國以往缺電的主要原因是電力建設規模太小。然而電力投資的爆發性增長導致電力建設規模飛速增長,電力建設規模的擴大導致計劃內建設項目過少,而計劃外建設項目過多,造成了電力建設的嚴重失控,容易出現新一輪電力過?,F象。為此國家發改委對違規電站建設項目進行宏觀調控,果斷叫停了4470萬千瓦違規建設電力項目,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電源的無序投資;另外隨著電力供需形勢的逐漸緩解,所有這些因素都將導致電源建設的規模出現穩中趨降的局面,筆者預計發電設備行業2006年將迎來發展的最高峰。2006年以后電源建設規模將出現一種降中趨緩的局面。
這種時局對于近年來取得超常規發展的發電設備行業而言,無疑是坐上了高速下滑的過山車,形勢即將急轉直下。
以行業龍頭企業華光鍋爐為例,目前,電站鍋爐銷售收入構成了華光鍋爐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另外華光鍋爐在2003~2005年期間,電站鍋爐銷售收入的比例從77.2%上升到了95.13%,工業鍋爐銷售收入的比例則從14.3%下降到了3.39%,鍋爐輔機和凝結水設備等的比例也逐年下降。這主要是由電站投資規模的爆發性增長和企業產品結構的成功轉型所導致的。可以說,電站鍋爐業務是華光鍋爐2003~2005年業績增長的決定性力量,一旦市場萎縮,企業將面臨致命打擊。
如何渡過難關
只有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企業才能安然渡過難關。我國“十一五”能源中長期規劃重點在于:節能優先,效率為本;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立足國內,開拓海外;統籌城鄉,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創新體制;保護環境,保障安全。其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設備,保護環境;調整能源結構,加快發展核電、天然氣發電和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在能源中長期規劃中占有重要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