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節能減排應對金融危機
從經濟角度看2008年,我國雖然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但也取得好成績,那就是首次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
根據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的數據,2008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比2007年下降4.59%,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4.42%和5.95%。特別是后兩項指標顯示,我們用一年時間完成整個“十一五”10%減排目標的一半任務。
今年的兩會,關于節能減排的討論依然熱烈。“保證節能減排任務落到實處,靠的還是扎實有效的工作和政府的堅定決心。”人大代表、廣東省環保局副局長陳敏說。鋼鐵、水泥等耗能大戶進一步減少,去年僅廣東就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500萬噸,關停和淘汰落后鋼鐵產能550萬噸,創歷史紀錄。人大代表、河南煤業化工集團董事長陳雪楓表示:“政府對違規企業加大了處罰力度。”
雖然有多方面原因,但去年我國首次完成單位GDP能耗年度目標,金融危機這一因素不能忽視。陳敏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一個因素。而我國能源審計領域著名專家孟昭利則向記者表示,去年能夠完成單位GDP能耗目標主要是因為GDP增速本身下降。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我國GDP增速僅為9%,與2006年的11.9%、2007年的11.4%相比降幅較大。
“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繼續存在,對于節能減排來說反而是有利的。”孟昭利認為。在節能減排領域,中國近3年累計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10.08%,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累計減少6.61%和8.95%,接下來兩年的節能減排任務依然相當繁重。特別是每年單位GDP能耗要降低5%左右,還需要不斷沖刺。
孟昭利說:“過去出口對于GDP的貢獻率占到一半,等于我們有一半的資源、能源和勞動力是貢獻給外國的。現在出口減少了,特別是高耗能、污染重、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量減少了,這從能源利用的角度看反而更好了。”
最近幾年我國為了使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狀況改善,大力進行結構調整,對許多高耗能重污染項目嚴格審批,關閉小火電等,產生比較明顯的效果,使重工業發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從鋼鐵業來看,過去10年間鋼鐵廠年產量多是在300萬噸左右,而近兩年結構調整后年產量普遍在3000萬噸左右。產業的集中和整合,也使得能源利用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毫無疑問,金融危機也催生淘汰和整合的機會,而這對我國來說,是深入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一個難得機會。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表示,對于以服務型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占到經濟結構73%的北京來說,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利大于弊”,有利于加速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加快產業升級。
抓住有利時機,沖刺節能減排目標,不僅能夠完成“十一五”目標的短期任務,更有助于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我國將繼續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突出抓好工業、交通、建筑三大領域節能,繼續推進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并開展全民節能減排行動。
不過有一些代表也表示,最近由于各級政府將應對金融危機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大力保增長、促就業,反而出現放松節能減排工作的情況。專家指出,這是因為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的投入動力在減少,因此今年節能減排的壓力很大。
當前經濟形勢下,最需要防范的就是少數地方和部門將經濟增長和節能減排“對立”起來。陳敏代表這樣支招:“保增長過程中應繼續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同時,可以加快推動節能減排產業自身的發展,以此帶動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