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站電力設備行業大有投資機會
電站設備主要包括電力鍋爐、汽輪機、水輪機和發電機組等發電設備,以及制冷空調等輔助設備。電站設備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國家的基礎能源―――電力行業服務。其主要功能是將火力熱能、水力勢能、核能、風能等初級能源轉化為使用方便的電能。
電力改革促進行業發展
電力體制改革后新成立的五大發電集團,在發電市場上打破了以前的壟斷局面,引入競爭機制。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各發電集團紛紛“跑馬圈地”,加快電源建設,經過連續大規模的開工和投產,電站設備制造業很快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從我國新增裝機容量來分析,2001年是新增裝機容量的一個低潮期,在2003年開始進入復蘇期,未來幾年將高速增長,2007年后增長速度逐漸減慢。 電力體制改革有利于電站設備制造業的長遠發展,電站設備的市場需求從以前的單一主體變成多元主體。
眾多的投資主體為爭奪市場而角逐,帶來的是巨額的資本和激烈的競爭,給電站設備行業帶來難得的機遇。調控政策利于穩定發展 目前電源建設一哄而起,集中布局、集中投產、集中采購設備給電站設備行業帶來巨額的定單,遠遠超過企業的現有生產能力(我國每年生產能力6000~7000萬千瓦),其中違規開工的電站項目總計達1.25 億千瓦。短期上導致電站設備企業效益高速增長,但是從長遠來看,對行業的發展將產生不利的影響。
1月18日國家環保總局公布了一份環保違規項目名單,對這些項目要求停建。3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堅決制止電站項目無序建設的意見》,要求設備制造企業不得向違規在建電站項目供應設備。國家采用不同的政策區別對待。對已按原程序經國家批準項目建議書,但未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或未完成核準程序的違規項目(約3000 萬千瓦),整改并核準后允許開工建設,納入2005年的建設規模;未按國家規定程序審批或核準的項目,對經專家評議,基本符合規劃布局和產業政策要求的項目(約4500 萬千瓦),分年度辦理核準手續,納入當年開工規模;其余項目(大約5000萬千瓦)停止建設。
合理控制電源建設的布局及速度不但有利于電力工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利于電站設備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違規項目停止建設將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但是對大型電站設備生產企業影響較小。據統計,三大發電集團訂單中不符合國家審批程序的大約5700萬千瓦,占50%左右,它們的訂單絕大部分是30萬千瓦以上的大機組,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撤消的可能性很小,大部分將延期交貨,反而可以緩解目前產能緊張的局面。另外,電站設備企業2003、2004年承接的定單遠遠超過前幾年。
火電建設向大容量高參數邁進
我國的一次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國發電必然以煤電為主的基本格局,這是長期難以改變的。 當前,燃煤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74.5%,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80%以上。按照國家電力規劃,即使到2020年火電總裝機容量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60%以上。 單位發電量耗水量是發電生產水資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標。
燃煤發電需要大量的循環冷卻水、工業冷卻水和化學補充水,通常水冷機組每百萬千瓦的耗水量為1m3/s(國際先進水平可降低至0.8m3/s以下),2002年火力發電單位發電量耗水量3.54千克每千瓦時。火電廠平均裝機耗水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50%,相當于一年多耗水15億立方米。因此,發展火力發電必須高度重視“節能、環保、節水”。
發電的供電煤耗是衡量電力行業能源效率和經濟運行水平的重要指標。自1980年到2003年,供電標準煤耗由448克每千瓦時下降到381克每千瓦時;發電廠用電率由6.4%下降到6.1%;供電煤耗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相差約60克每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