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用塑料節水器材前景可觀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水法》把節約用水放在了突出位置,將全面推行各種節水技術和措施。有關人士認為,這對我國節水器材生產企業是一個利好消息。我國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0%以上,而灌溉用水又占農業用水的90%。隨著新《水法》的實施,對農用塑料節水器材市場的影響將逐漸顯現出來。
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理事長兼秘書長廖正品介紹,塑料節水器材已占各類農用塑料器材總量的60%以上,各種塑料節水灌溉器材年產量已達30多萬噸。“十五”期間,我國需要各種塑料節水器材如噴頭、灌水器、土工布、防滲用薄膜、各類管材與管件等約200萬噸,市場相當可觀。
據了解,在全球范圍內,德國、瑞士等國家生產的節水灌溉器材裝備和設備控制儀器處于先進水平;美國、以色列等國的節水灌溉應用技術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節水灌溉產品從灌水器、過濾器、施肥(藥)裝置、管材、管件到自動控制設備,已形成標準化且技術成熟,生產企業規模較大,如美國雨鳥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節水灌溉器材生產企業,在30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產品銷往130多個國家。
廖正品介紹說,我國的塑料節水器材已有了長足發展,但總體上仍處于引進吸收階段,特別是在理論研究、規劃設計、系統造型、設備生產、工程建設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及產品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產品數量和品種與國外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
到目前為止,我國塑料節水器材仍以單翼迷宮式滴灌帶、內鑲式滴灌帶和壓力補償式滴灌管3種產品為主流。近年來,美國、以色列在技術上有較大突破,僅在20世紀80年代微滴灌水器就有100多種,現已逐步開始淘汰落后產品。
二是生產企業規模小,生產集中度低,技術研發能力弱。
現有的塑料節水器材生產企業只有極少數年實際生產量達到萬噸以上,絕大多數企業的生產能力都在1萬噸以下。而發達國家同類生產企業的年生產規模較大,有的企業高達十幾萬噸。
對滴灌核心技術的研究尚未突破。微灌產品的流道設計是滴灌產品的核心技術,我國至今沒有一家研究機構能夠準確提供水流在滴頭管道內的流態參數分析。
三是產品質量、配套能力差,缺乏周到的售后服務。
企業生產的各種塑料節水器材配套能力不足,且因標準不統一,有的企業規格不齊全,制造偏差大,直接導致質量穩定性差。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較低,極大地影響了農用塑料節水產品的推廣和普及。
四是市場競爭無序,產品未經檢測就進入市場。
有些項目一紅火,大家就一哄而上,很快造成市場混亂。由于沒有建立有效的產品質量監督體系,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一些小企業用簡單設備生產的滴灌產品不經檢測就投放市場,以不正當手段參與市場競爭,劣質產品低價銷售,損農、坑農事件時有發生,影響了市場信譽。
五是我國農業用水價格偏低。
由于農業用水價格一直受國家政策保護,沒有實行市場化運作,不能引起廣大農民對節水灌溉的足夠重視,給塑料節水灌溉產品的推廣應用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廖正品認為,生產企業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務體系和信息反饋系統,在節水產品技術性能上不斷翻新,降低成本,讓廣大農民用得起,減輕勞動強度,達到節水增收的目的,使廣大農民真正成為農業節水灌溉的主力軍,這是塑料節水器材生產廠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廖正品特別強調,對我國企業來說,競爭對手主要是國外企業。現已有十幾家國外節水灌溉專業企業進入我國市場,正千方百計擴大市場份額,如以色列和美國的兩家公司已分別在甘肅和新疆兩個省區建廠。為提高競爭力,國內企業要加強聯合,加強產品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