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用車行業尚未走出困局
據統計數字表明,農用車行業還未走出從去年4月份以來的行業困局,這一局面還要延續多久也并未呈現出明朗跡象。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農用車分會的統計數字顯示,前3季度共生產農用車1443279輛,比去年同期下降8.15%;銷售1438490輛,其中四輪農用車產量為316816,銷售313657輛;三輪車產量為1126463輛,銷售1124833輛。
第一軍團無法撼動
從生產企業看,山東時風集團依靠四輪農用車6.58萬輛和三輪農用車52.4萬輛的產銷量遙遙領先于其他企業,到今年年底,時風第10次品嘗全國農用車冠軍的滋味了。巧合的是,另一農用車企業山東五征憑借3.62萬輛四輪農用車和26萬輛的三輪農用車產銷量位列第二名,而這兩個品種的產銷量基本就相當于時風的一半。時風和五征以明顯的優勢拉開了與第三名的距離。
作為西部市場的一匹“黑馬”,今年以來四川資陽南駿汽車有限公司攀升到了四輪第三名的位置,產銷量達1.8萬輛。而經過多年的沉寂之后,更名“東安黑豹”的原山東黑豹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以1.88萬輛的銷售量位居四輪第四名。在三輪汽車行業,河南奔馬以10.6萬輛的產銷量位居第三名。此外,“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安徽飛彩年初因為資金流原因一度停產,不過前9個月仍以10.9萬多輛的產銷量位居三輪農用車第9名。在三輪農用車前10名當中,還冒出另一個安徽企業即寧國市甲通機械有限公司。
寡頭競爭更加明顯
前3季度,行業集中度未降反升,四輪農用車排名前10家企業產量占全行業的百分率達69.82%,而2004年的這個數值是66.28%。而三輪農用車行業,前10家企業產量占全行業的百分率達99.35%,2004年這一數值是98.58%。雖然在百分比上升的幅度并不大,但從側面反映出農用車行業的寡頭競爭局面更加明顯。
隨著山東巨力和山東飛彩這兩大巨頭的沒落,時風、五征、雙力等企業在量上的優勢進一步明顯。據了解,巨力挫敗之后,在其周邊地區“一夜之間”迅速冒出了大大小小地打著“巨力”名稱的冒牌小作坊不下十余家,“且綜合生產能力超過10萬”,一知情人士透露。盡管這是一個令人不能小覷的數字,但是他的存在只能使行業集中度更加明顯。
因為有時風、五征、福田這些農用車“大腕”的存在,山東無可爭議地成為全國農用車第一產量大省,其他地方只能望洋興嘆了。
企盼走出政策瓶頸
去年5月份開始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給農用車行業帶來的重創至今還讓農用車這個相對孱弱的行業不住喘息。龐大的掛牌成本和第三者責任險的出現,讓不少農民望而卻步,與此同時,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生產成本轉移至消費者、以及近年來燃油價格的一路走高,成為架在農用車用戶頭上的“四把刀”。根據官方的統計,2005年我國農民的人均收入為2936元,由此可見農民對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的大幅上漲在短期內難以消化,農用車行業何時走出并且能否走出目前的低迷形勢尚很難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