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LG等韓系本本電池爆炸頻現誰是禍首
煙花爆竹的燃放如今在很多國家都有著明確的時間限制,筆記本電腦上的起火和爆炸卻似乎永無禁期。近日,三星、LG等韓國品牌的筆記本電池再次發生爆炸和起火事件,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如果我們每天都要頻繁使用的筆記本電腦如同一顆定時炸彈般隱藏在自己身旁,那么還有什么安全感可言?
從幾年前零星的安全隱患事件,到如今國內外各大品牌間此起彼伏傳出“爆炸”聲,筆記本電池的安全問題似乎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但在我國,既沒有電池方面的國家標準,又缺乏相應的召回機制,這也使得電池危機屢次上演仍然得不到根本解決。
“筆記本爆炸以前還覺得離我們很遠,但現在看媒體報道越來越多,很多有名的筆記本牌子也被傳出電池有安全問題,弄得現在我們這種天天趴電腦前的人很擔心……”使用筆記本電腦多年的用戶小趙這樣說。在他看來,每天恨不得吃飯睡覺時都要捧著的筆記本電腦一旦出現可能傷及人身的安全隱患,無疑會讓人心驚肉跳寢食不安。
近日,三星、LG兩大韓系筆記本相繼發生起火事件。2008年1月,韓國一名記者在使用LG筆記本電腦采訪時,放置于背包中卻無故發生冒煙,接著發生了爆炸并起火,該記者隨后用滅火器對筆記本進行處理,但在這個過程中居然再度爆炸。2月中旬,LG電子和生產電池的LG化學公司聯合對外公布調查結果,稱該筆記本為LG化學公司生產,是因為“受到意外高溫”所致。此后LG另一款筆記本又被發現電池無故熔化,因此決定停止銷售并召回該款筆記本電腦,發生問題的筆記本型號中有的是在中國市場銷售。幾乎就在同一時期,韓國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廠商三星也被爆出P10筆記本電腦的電池發生熔化而引發起火,該款筆記本已經進入中國市場銷售5年多時間,用戶群十分巨大。
而三年前索尼公司出品的筆記本電池被指存在過熱起火隱患,整個業界當時都沒有想到,這竟然成為后來持續一年多時間內多起筆記本電腦起火和爆炸的伏筆。在IT行業內,戴爾、東芝、聯想、蘋果等主流廠商均采用了這些型號的電池,索尼不得已宣布大規模召回960萬塊電池,成為了消費電子行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召回,在當年轟動了全行業。隨著發生安全隱患的筆記本品牌越來越多,理論上可能受到“傷害”的人群也就越來越多,戴爾、惠普、聯想、索尼、蘋果、三星、LG……幾乎在主流市場所有熱賣的品牌中,都存在安全隱患的型號。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筆記本電池領域,就連手機電池這一用戶群更為強大的領域,同樣出現過多起嚴重的起火和爆炸事件,諾基亞、摩托羅拉、京瓷、TCL、大顯等品牌先后成為眾矢之的,摩托羅拉的某款手機電池爆炸甚至造成了甘肅一位礦工喪命,事態嚴重程度超出了人們想象。
在發生爆炸事件后,筆記本電腦廠商們一般在經過調查后都會立即召回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但對于電池頻頻發生爆炸的原因及造成這些原因的罪魁禍首,大多數廠商卻閃爍其詞或閉口不談。
索尼筆記本爆炸事件出來后,索尼公司對此的解釋是“對消費者負責”,但此后卻一直拒絕公布電池究竟哪一環節出現了問題。此前索尼在發布官方聲明時承認電池為自己日本公司生產,但昨日在接受采訪時,索尼中國發言人又默認了電池存在第三方生產商的說法,但表示不能透露對方的情況。
實際上,這似乎是圈內的一種潛規則,電池生產廠商大多隱藏在幕后,他們不需要面對終端,一旦出現問題則由品牌電腦廠商負責解決。“這實際上是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國內某筆記本廠商人士透露,目前筆記本電腦市場有八成以上的電池會交給臺灣專業電池廠商代工生產。行業的慣例是,電池生產商與筆記本廠商簽訂合作協議時一般都采取保密形式,即不對第三方透露合作情況,一是怕競爭對手搶單,二是出現問題后影響聲譽。“即使出現問題后也是由品牌電腦廠商與他們單獨協商”。與其言論印證的是,記者昨日試圖從索尼、方正、同方等公司了解電池生產方的情況,均遭到拒絕。
與此同時,明基公司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由于電池都不是自己生產,所以明基內部對于電池的標準和具體情況都沒法評論,一般發生問題,都是廠商直接找到供貨商去解決,消費者只要找到銷售商即可。
那么像索尼這樣自行生產筆記本電池的廠商,是如何控制流程管理的,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誰來監管?索尼方面至今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反復表示,“這批電池在極其罕見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故障”,并稱大批量召回“是為了對消費者負責任”。而對于起火爆炸引發的用戶人身傷害等事件,提供電池的索尼和采用該電池的各品牌電腦廠商至今都未能給出“如何負責”的說法。方正科技公關總監劉仁剛告訴記者,筆記本電腦廠商都是各自對產品進行監控,沒有專門的一個部門對電池等產品進行監管。
“實際上在電池這個環節,世界范圍內都是沒有強制標準的,我國也是正在制訂中。一般來說,國外品牌想要進入一個國家銷售,必須‘入鄉隨俗’符合該國的某項認證,比如在中國就是電子行業普遍實施的3C認證,但3C認證是個比較寬泛的通用標準,對于筆記本電池來說基本沒有很多嚴格的檢測。”國內某筆記本廠商中層向記者透露。
據悉,國外筆記本廠商一般都是自愿加入某項國際標準組織的認證比如IEEE、IPC等,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標準化程度,“但這些標準組織沒有一個是強制性的,充其量對企業來說是個參考……”該廠商人士透露。記者從方正、同方、神舟等國內筆記本電腦廠商處了解到,在進入市場銷售前,他們的筆記本電池產品經過CE、UL、TUV等多個認證,不僅體系混亂,而且標準不一,有的連廠商技術人員自己也不清楚是哪些內容。
事實上,不僅中國市場,就連全球其他國家市場的鋰電池標準也比較混亂。在全球范圍內鋰電池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各行其道。主要分為國家類標準(如日本國家標準JIS)和行業類標準(如美國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學會標準IEEE、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
在我國,有鑒于國家標準多年空白的現狀,我國信息產業部等機構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著手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2007年初,信產部科技司副司長韓俊表示已經完成了《便攜式計算機移 動電源系統能用規范》的報批,對筆記本電腦電池的安全性、可靠性、環境適應性、質量檢驗標準等提出了基本要求,“不久即可正式對外發布,在全國范圍內強制實施”。
但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該《規范》仍然沒有問世,劉仁剛告訴記者,方正是電池國家標準制定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但目前最近的進展“仍然是等待相關部門的批復之中”,兩周前,30多家業內生產電池的相關廠商會聚深圳,共同召開了一次針對電池標準的討論會,最終仍然沒有達成建設性的意見。電池國家標準的一拖再拖,也讓行業內繼續存在著安全隱患。
在記者從市場上隨機調查的結果來看,多數消費者對于筆記本電池中具有哪些參數標準并不清楚,相比較那些過于專業的數據,他們更關心的顯然是電池的“安全”和“待機時間”兩點。
在中關村幾大品牌售后服務處轉了一圈,記者發現幾乎所有廠商對于筆記本電池的保修都只有一年時間,缺乏國家統一標準的電池是最讓廠商“底氣不足”的配件。而一旦電池損壞,消費者則至少需要花費千元以上才能買到同樣型號的正品電池。一位經銷商還向記者透露,如今主流品牌的電池一般都是找臺灣Simplo、Dynapack、加百裕、志合等正規大廠代工的,而一些中小品牌的往往在深圳等地采購一些低端產品,價格只有二三百元,質量參差不齊但保修時間一般都是一年。據悉,經銷商一般都會積極建議用戶買低價電池,其中有不少是偽劣仿冒產品,這更加大了發生事故的幾率。
業內知名律師于國富表示,在我國沒有國家標準的情況下,可以參照行業標準來判定電池是否合格。盡管我國沒有召回制度,但發生質量問題的產品消費者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自己所受傷害情況向廠商索賠,一般都是本著“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來解決爭端。筆記本廠商也大多持有同樣說法,“發生問題我們給你先行賠付,后面的問題我們去找電池廠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