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平穩高速運行機械行業自給率提高
對于上半年我國機械工業的運行情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對記者表示,他對機械工業增長速度的看法是“速度偏快”,“目前運行速度偏快,有難以持久之憂”。
至于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蔡惟慈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機械工業的投資問題不是總量過大、增長過快,而是結構和效率的問題。他指出,從目前的投資結構上看,機械工業的投資增速有其合理性。而從上半年的統計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上半年機械工業呈現平穩高速運行,并且全年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持續高速平穩運行子行業發展較為均衡
上半年,農機行業增長速度明顯回落;發電設備增速也出現大幅回落;與發電設備相比,輸變電設備增速加快;同時,混凝土機械和水泥專用設備的增速都達到四成以上。
蔡惟慈分析指出,以上跡象表明,農機購買力的增長已顯疲態,說明農業發展仍是短腿;電站建設超常增長之勢已大幅回落,但回落速度比預計的平緩,而電網建設正在升溫;混凝土機械高速增長,表明全社會基本建設仍比較熱。
今年上半年,機械工業在上年同期接近30%增長速度的基礎上繼續高開高走,各月的增速都超過了30%。
從2003年初開始到今年6月,機械工業總產值已連續54個月保持18%以上的高速增長。同時,長期以來月度之間的差距不大,發展平穩,沒有出現大起大落。
1~6月,13個主要子行業均以兩位數以上高速增長。其中,汽車和電工兩個子行業增速分別達到31.84%和34.60%。這兩個子行業在機械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56.8%,對新增產值的貢獻率約為58%。
各地區發展也比較均衡。1~5月,31個省區市機械工業全部實現兩位數或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江蘇、山東、廣東三省比重位列前3位,對機械工業的貢獻率達43.49%。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機械工業增長速度為31.12%,在全行業產值中的比重和新增產值的貢獻率都占總量的七成以上。
中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械工業發展取得重大進展。中部6省崛起初見成效,增速為33.43%,安徽、湖南、河南、江西的增速都超過機械工業全行業增速。東北老工業基地增速為37.7%,遼寧、吉林分別增長44.59%和38.58%,均比上年同期顯著提高。
在東、中、西三個地區中,西部地區增速最快,重慶、四川、陜西分別以29.4%、38.97%和50.9%的高速增長。
企業效益良好機械裝備自給率提高
伴隨著行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行業內生的科技進步助推機械工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數據表明,機械工業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
蔡惟慈特別強調了機械工業外貿出口方式的突破性轉變。目前,我國機械工業一般貿易出口額已經超過加工貿易出口額。前5個月,機械工業一般貿易出口額350.23億美元,同比增長44.75%;加工貿易出口額326.04億美元,同比增長32.32%。兩者在機械工業出口貿易額中的比重分別為49.12%和45.72%,改變了長期以來機械工業出口加工貿易高于一般貿易狀況。
今年前5個月,投資、消費、出口三大市場要素同時加速,機械產品產銷兩旺,完成銷售產值2.58萬億元,同比增長31.72%,產品銷售率96.9%。
初步測算,前5個月機械產品對國內市場的自給率為80.3%,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機械工業進口依存度為19.7%,比上年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出口依存度為15.94%,比上年同期提高0.0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