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泰:做全程“有機”環保面料
雖然,有機棉是當前很多紡織企業關注的熱點,也已成為未來幾季流行趨勢的關鍵詞,但因為其產量低、生產過程中的管理要求十分精細等實際原因,生產有機棉面料的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和困難需要他們去解決和克服。而對于像魯泰這樣精益求精的紡織企業,他們對有機棉產品,有著更執著的追求。
從有機棉到有機棉面料
魯泰從2006年開始了對有機棉產品的關注,當時他們是從土耳其、美國購買有機棉,生產出的產品主要提供給歐洲、美國市場。從2007年下半年,魯泰將有機棉面料的開發正式納入了計劃。
和魯泰一樣對有機棉產生興趣并開始研發工作的還有溢達、雅戈爾等行業領軍企業,是什么原因讓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轉向有機棉領域?魯泰研發中心主任張建祥說的好:“有機棉產品面對的是熱愛自然、環保意識強的一群人,代表環保健康的消費理念,這是消費者意識轉變的一個趨勢,同時有機棉產品也是紡織品發展的一個趨勢。所有想做強做大的企業都不會放過這個提升競爭力的機會。”
有機棉產量低。魯泰在新疆的13萬畝棉田中,去年只有400畝用來種植有機棉,出產的棉花已經得到了認證,并且爭取到了大量的國外訂單。
有機棉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管理復雜。不僅棉花原料是有機的,從原料到面料到成衣,每一個環節都要保證有機、無害。
今年,魯泰計劃將有機棉面積擴大到1000多畝。增加產量的同時,魯泰正和農科院一起研究生物抗蟲病的方法,研究有機染料,對種子進行改良,并且努力與相應的檢測認證機構聯系,爭取生產出的產品是從原料到面料,從染料到助劑,一直到最終產品的整個流程,都符合標準的、真正的有機棉面料。
要做到真正的有機棉面料,不但要有對有機棉花的認證,還要實現對有機棉產品的生產流程、染料助劑等中間環節的認證和最終的產品檢測。張建祥為此舉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他說有機蔬菜從種子到成為蔬菜的過程是有機的,但為了保證把它端給顧客的時候也是無污染的,在烹制的過程中就要使用類似橄欖油之類的健康材料。有機棉到有機面料的過程也是如此,要保證中間環節的全程無污染,這是接下來做有機棉產品的紡織企業所要面臨的問題。當然,這還需要一個過程。目前,能做到有機棉全方位檢測工作的機構在土耳其有一家,法國有一家,魯泰當前在有機棉方面的工作除了提高產量,對從棉花到面料的每一個環節進行細致管理外,就是與權威檢測機構聯系,保證呈現給消費者的有機棉產品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機紡織品。
概念是旗幟產品是基石
那么,魯泰已經生產出的有機棉面料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機紡織品了嗎?張建祥解釋說,因為之前在生產有機棉產品時,還不能保證全程無污染,所以就省略了生產中的一些環節。比如在2007年全國印染、棉紡織、色織開發年會上,魯泰獲得了優秀設計獎的有機棉環保色織面料,就是因為當時沒有有機染料等環節的保證,所以面料沒做任何花色處理。而去年為美國提供的有機棉產品,則是經過美國客戶檢測之后貼上人家的品牌來出售。張建祥說:“如果做不到,我們寧可不做。”
面對眾多企業已推出的眾多有機棉產品,張建祥表示,多數企業都采取了跟魯泰一樣的方法,但其中也有一些只打出概念但產品并不完全有機的企業,雖然現在可能贏得了一些利益,但他們在市場上站不久。從長遠打算,從自主品牌打算,還是要努力研發真正的有機棉產品,才能經受市場的考驗。“有機棉紡織品”是符合流行趨勢的環保概念,吸引著很多紡織企業投身到有機棉產品的生產中。不難看出,在這個龐大的隊伍中,身為排頭兵的魯泰,不僅僅要做出有機棉的概念,更要做出實實在在的產品,做出品牌,最終拿到市場占有率。
這應該也是溢達、雅戈爾等企業進軍有機棉領域的最終目的。
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張建祥透露了接下來魯泰對有機棉產品的規劃。從去年下半年將有機棉產品開發納入生產計劃算起,魯泰將用三年的時間達到最終的目標,形成有機棉產品的獨立生產線,流程更短,達到預期的每年100多萬米的產量。到時,將出現有機棉與彩棉、有機棉與蠶絲等環保有機原料混紡、用有機染料染織的有機棉面料,它的利潤將是普通棉面料的3倍乃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