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明確五大發展重點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會議決定,加快裝備制造企業兼并重組和產品更新換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規劃出臺意在應對全球經濟減速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具有方向性和政策性的指引作用。
同時,政策的出臺可見政府對裝備制造業的扶持力度,對整個裝備制造業尤其是機械行業是個長期的利好。相關政策的落實必將促進機械行業的健康發展,改善目前行業結構高度分散、行業技術水平低下、研發投入不足和高端產品自主化程度較低的現狀。此外,也可以看出國家對機床、工程機械和重型機械的扶持方向,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鼓勵加快企業兼并重組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與發達國家的機械行業相比較,我國機械行業市場集中度很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計劃經濟歷史遺留、市場成熟度較低背景下的必然狀態。機械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制造等軍工企業業務條塊分割嚴重;另外,機械行業又是開放社會資本進入較多、較早的行業,地方保護、投資沖動使得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近年來,行業需求總量的快速增長掩蓋了分散的行業結構帶來的產能過剩隱憂。
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行業需求出現疲軟,迫切需要通過利用信貸、稅收、資本市場等支持和優惠政策以及必要的行政協調,加快企業兼并重組,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產品的換代,支持骨干企業進行聯合重組,通過整合提高機械行業的集中度,發展一批具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和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加大技術與研發投入力度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在目前我國機械行業高度分散的行業結構下,企業的業務與技術的深度和廣度不足,由于在新產品開發和產品精細化程度上缺乏投入,企業之間的競爭以價格競爭為主,企業成長只能靠單一品種的銷量增加,而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增長后勁不足。這就造成了在行業景氣度高時增收不增利,在行業景氣度低迷時出現盈利下滑甚至虧損的現狀。
從此次振興規劃的出臺,看出政府已經意識到技術與研發投入不足對行業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不利影響,并在稅收、財政撥款以及組織結構與形式方面給出了相對具體的支持細則。
在稅收方面:充分利用增值稅轉型政策,鼓勵企業提高技術實力,對部分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在財政撥款上:新增中央投資用于安排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