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業機械化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
總體看來,上半年全國農機生產、銷售、作業市場全面發展,尤其是大中拖、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保有量增長顯著。農民購機積極性高漲,農機社會化服務全面推進,農機化地位不斷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業機械化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態勢,預計農機總動力達到6.6億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長約6%;大中型拖拉機保有苗119.7萬臺,比上年底增長7.3%;小型拖拉機1504.7萬臺,比上年底增長2.5%;聯合收割機45.5萬臺,比上年底增長11.9%;水稻插秧機7.8萬臺,比上年底增長16.4%。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別為5.2億畝、3.8億畝、3億畝,比上年同期分別增加2%、5%、4%,農業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搶收搶種能力進一步增強。
農機市場銷售呈現“三多”
今年農機市場在2月份就顯現出旺銷的勢頭,銷售旺季較往年提前2個月啟動,并呈現出“三多”景象:購買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農具多,購買水稻插秧機、收割機多,高質量、高性能機械多。據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統計,1—5月大中型拖拉機銷量近6萬臺,同比增長26.7%,其中50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機增幅達50%以上;聯合收割機銷量8.1萬臺,比上年同期增長 16.3%,其中水稻聯合收割機增幅在50%左右,玉米聯合收割機生產、銷售量大幅增長;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增長速度較快,調查結果顯示,上半年配套農具增長速度為20%—30%。
農機工業發展加快
受補貼市場拉動,農機工業在競爭中提速發展,農機生產、銷售企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型農機企業產銷兩旺,規模效益逐步顯現。據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反映,1—4月份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423億元,同比增長23%,完成銷售額420億元,同比增長24%,產品產銷率達98.1%;共完成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64.96,遠遠高于去年同期26%的增速,是機械制造業中增長幅度最高的行業。
作業服務成效顯著
今年“三夏”期間全國共投入聯合收割機35萬臺,近7000個跨區機收服務隊開展流動作業服務,完成機收小麥面積2.3億畝,機收水平達到80%。據測算,機手通過跨區作業服務獲得收益25億元,農民節本增效80多億元。跨區作業服務范圍由以小麥跨區機收為主,逐漸擴展到水稻跨區機收和跨區機插秧等領域。實行機收和機整地、機播復式作業“一條龍”服務,使今年的“三夏”變“兩夏”,既減少了作業次數,又降低了生產成本,更贏得了時間。特別是一些地區在小麥聯合收割機上增加了二次清選和秸稈粉碎裝置,不僅降低了糧食損失率,提高了清潔度,而且秸稈直接還田還培肥了地力。
目前還存在的一些問題
雖然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了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億元,總量比上年增加了3倍多,地方財政補貼資金增加,但與農民的需求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得到補貼的農民數量少。繼5月10日柴油每噸提價150元之后,從6月25日起,又上漲150元。柴油價格不斷上漲,農業生產成本攀升,農民負擔增加。由于市場需求旺盛,部分產品供不應求,一些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份額,質量管理和售后服務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