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政協副主席:建立工程機械裝備應急救災體系
龍國鍵委員昨日接受新華網、中國政府網特別訪談,倡導工程機械企業在自然災害面前勇于履行社會責任,并為中國企業國際化建言獻計。 中聯重科供圖
本報訊 (記者 李杜 通訊員 黃海) 昨日,赴京出席“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湖南省主委、中聯重科監事會主席龍國鍵應邀來到新華社網絡中心,就“兩會”提案《建立應急工程救援裝備體系》以及經濟危機環境下中國企業全球化機遇與挑戰等問題,接受新華網、中國政府網兩會特別訪談。
震后思援找出救災短板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當天,因有唐山地震救援經驗,中聯重科第一時間調集二十多臺套工程機械產品開赴四川。因為在危急面前敢于擔當的大義之舉,中聯重科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鮮為人知的是,這一殊榮卻令公司管理團隊、技術專家們陷入新的思索:如何在未來突發災害時救助更多生命。
在回答主持人關于《建立應急工程救援裝備體系》提案產生背景和可操作性的提問時,龍國鍵委員認為,盡管中聯的勇士甘愿冒生死之險奔馳入川,但1600多公里的跋涉對于分秒必爭的救援,顯然不夠及時。因此,在全國范圍建立健全救援裝備體系、豐富應急手段和方法,既是理性之策,也是當務之急和大勢所趨,“遠水救近火”顯然不如“近水救近火”更有效率。
在回答主持人“如果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都儲備足夠的大型工程救援裝備,需要多大投入”的問題時,龍國鍵委員給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最重要的不是添置設備,而是倡導一種責任和義務。他認為,為搶時間,提高應急救援效率,政府一定的應急儲備與企業義務相結合是目前最理想的模式。
跨國并購長沙敢為行業先
有著40多年工程機械歷史的湖南努力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已見成效。去年,中聯重科并購意大利CIFA,成為全球混凝土機械市場的最大生產商,這一并購開行業跨國并購先河,改寫了全球工程機械競爭格局,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年度十大新聞事件。
針對目前全球經濟形勢,國務院審議通過啟動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中國裝備制造業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龍國鍵委員認為,裝備制造業作為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是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推出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可謂適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