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十條超常措施力促裝備制造業振興
編者語: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陽市市長李英杰提出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活”的10條措施,推動裝備制造業加快振興。
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向媒體開放。近百名中外記者旁聽了會議。沈陽市市長李英杰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實現老工業基地由調整改造到全面振興的第二次飛躍的發言,引起了媒體的普遍關注。記者們最關心的是,沈陽市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超常措施”包括哪些具體內容。李英杰說,我們將從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大力拓寬投融資渠道、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入手,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活”的10條措施,推動裝備制造業加快振興。
這10條措施包括:
設立20億元市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我市先進裝備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和培育骨干企業。
在企業兼并重組過程中,免收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土地、房產權屬變更中繳納的契稅給予適當補助。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對重點扶持300家裝備制造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項目,按投資額10%給予補助。對我市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給予資金匹配支持。
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對裝備制造企業當年新增銷售收入3000萬元以上的,按相當于新增地方稅收留成部分20%的額度給予獎勵,用于促進企業改造升級。對先進裝備制造業重大項目按當年固定資產投資額5%給予補助。
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風險補償機制,對使用我市自主研發的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的企業,按設備價格20%給予補助。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的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給予研發生產企業1000萬元獎勵。
推進節能減排,對裝備制造企業利用先進技術開展節能降耗項目,按固定資產投資額2%-8%給予補助。
支持企業出口,以2008年出口額為基數,對裝備制造出口企業的增量部分給予相應補助。對出口業務較為集中的重點企業辦理退稅,稅務機關實行即報、即審、即退。
搭建投融資平臺,市財政注入資金20億元,整合國有工業資產,組建注冊資本100億元的工業發展投融資公司。
減輕企業負擔,以2008年為基數,今年不提高城鎮職工社會保險最低繳費基數,并少征收城鎮參保單位和職工(包括靈活就業人員)1個月的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對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困難企業,可緩繳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
支持企業“走出去”,對裝備制造骨干企業并購擁有核心技術國外科技型企業和研發機構,按并購實際發生額20%給予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