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雙千目標安徽大力發展船舶工業
進入“十一五”時期,安徽省船舶工業發展加快。最近安徽省提出,要用不長的時間,實現“雙千目標”,即1000萬載重噸的造船能力和1000億元產值的產業規模。
安徽發展船舶工業有較好的基礎。
一是有豐富的岸線資源。安徽境內有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長江貫穿安徽全境,全長343公里,適宜造船的岸線約152公里。
二是安徽船舶工業有較大規模。安徽現有船舶企業94家,擁有蕪湖新聯、長航江東等較大造船企業和安慶船用柴油機廠、馬鋼等配套企業。
三是安徽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對船舶的需求空前增長,汽車、工程機械等大量出口,都需要船舶航運。尤其是安徽融入泛長三角,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步伐加快,迫切需要發展船舶工業。
正是基于這一極好時機,安徽部分市縣尤其是沿江地區加大投入,加快船舶工業發展,一批投資大、水平高的項目正在實施。
安徽東方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在樅陽縣投資10億元,建設年生產能力100萬噸造船基地;和縣船舶工業園區已有5家造船公司開工建設,其中安徽楚江造船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年生產能力80萬噸造船項目;無為縣二壩船舶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近年內造船能力可達到100萬噸;蕪湖新遠造船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年生產能力45萬噸的造船項目;蕪湖新聯造船公司遷建項目,長航江東船廠、蕪湖大江造船公司改擴建項目以及蕪湖宏遠造船公司等船舶建設項目建成后,蕪湖市的造船能力將達到300萬噸以上;2008年12月23日,蕪湖已被省確定為造船基地。池州市安徽九華造船公司、馬鞍山當涂船舶工業園區、銅陵市銅北造船公司等一批造船項目也正在實施。列為“861”項目的安慶船用柴油機廠中速柴油機改擴建項目一期已建成,二期已開工建設。近日合肥市也將投入巨資,在合肥建立大型船用柴油機。這些重點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全省船舶工業造船能力可達1000萬噸,年產值可達1000億元,將進入全國造船大省的行列。
為加快上述項目的實施,盡快實現“雙千目標”,安徽提出,積極借鑒和學習長三角地區船舶工業的先進經驗,發揮安徽省科技資源優勢,著力加強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開創一條具有安徽特色的船舶工業發展之路。
要依靠技術創新提高產業競爭力。以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廠、院、所聯合以及制造方、船東和船級社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鼓勵船舶企業積極與長三角先進造船企業和船舶院所建立技術協作關系,加強特種船舶的開發設計,提升產品檔次。
要通過管理創新加快造船模式轉變,優化作業流程,促進船舶中間產品專業化體系建設,推進信息集成化,逐步建立現代化造船模式,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來節約成本,增加效益。要通過發展配套業延伸船舶產業鏈。
積極尋求與國內外著名船舶配套企業合作,通過兼并、控股、收購、設立分支機構、許可證轉讓等多種途徑,直接嫁接國際先進技術,謀求安徽船舶配套產業鏈延伸和跨越式發展。
要營造良好環境。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船舶工業的領導,積極協調解決船舶工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認真規劃船舶工業的發展空間,加快岸線規劃和船舶工業園區規劃與建設;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配套功能,強化公共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用地、用電和發展環境等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協調、指導和監督,保證安徽省船舶行業“好”字當頭,專精特新,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