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模具行業調查
隨著我國鑄造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鑄造模具的設計與制造也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一汽集團公司是我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基地。1999年初,一汽鑄造有限公司成立后,重組的鑄造模具設備廠成為一汽鑄造模具生產的專業廠。此前,這個曾經歷了一汽的三次創業,為一汽重、中、輕、轎的多品種,寬系列車型生產了幾十萬套的金屬鑄造模具、有色金屬壓鑄模具,其發展過程基本上能夠代表我國鑄造模具行業來展示其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本文立足于分析我國鑄造模具行業的現狀,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展望未來。
一、我國鑄造模具行業的現狀
模具行業范圍廣闊,鑄造模具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99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汽鑄造有限公司委派鑄造模具專業生產營銷人員對我國南方7個城市、南汽等14個廠家進行了學習調研。2000年5月參加了上海舉辦的第八界國際模具技術與設備展覽,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同時又調研了幾家大的模具廠,從中開闊了眼界,對我國鑄造模具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1.市場潛力
目前國內鑄造模具市場仍然較大,其市場潛力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模具訂貨量較大。
比如,無錫柴油機廠只有一個模具修理車間,新產品開發和復制模制造全部外委訂貨,估算每年僅錫柴這一家需缸體金屬模具2-3套,產值約200-300萬元。還有常州日升壓鑄公司,壓鑄模具全部外委、外購,每年大概也有100萬元左右。而南汽集團內部專業廠模具訂貨也是自由采購,每年大約有200萬元左右,玉柴每年訂貨約在240萬元左右,寧波象山的兩個模具廠都在給他們加工等等。這些較大的廠家的模具需求量也比較大。
二是各鑄造廠家及模具加工企業均在向多種方向發展上下功夫。
例如:浙江象山,北侖以及平陽,南汽工具公司,常州日升等無論鑄造產品還是模具制造均從汽車業開始向機車、摩托車、礦山機械等外圍擴展業務,由此可略見一斑,目前我國國內對模具的需求正值旺季,市場潛力很大。
2.價格狀況
市場經濟,價格問題很敏感。在市場調研中我們了解到,象南汽工具公司等類似我廠經濟類型的大型模具制造廠,在市場上價格定位與我們一汽模具大體持平,大部分是滿足邊際效益的價格。而一些中小模具廠家,尤其是鄉鎮及個體企業的模具價格明顯低于國有大型企業,其同類模具的市場價格大多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80%左右。因此,同類模具在同等價格前提下,鄉鎮、個體企業將有10%的利潤,而國有大中型企業將損10%。
還有一個比較有特性的價格因素,就是模具工藝復雜程度及交貨周期,無論何種類型的企業對同類模具不同工藝結構和不同周期均有價格浮動。
另一個影響因素就是江、浙一帶的模具生產基地基本上屬于社會化大合作,專業性極強,因此有較大的價格優勢。他們還具有材料消耗低,設備負荷高,勞動生產率高,管理人員少和人工成本抵等優勢。
3.改革開放政策給鑄造模具行業帶來新的飛躍,一大批發展起來的小型國有企業、鄉鎮、個體模具廠家如雨后春筍脫穎而出,呈現白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格局。
一些有眼光的私營企業也開始用精良的高新設備武裝自己,他們運用靈活的政策聘請高人,奮力爭奪模具制造這塊高效益陣地。電腦業的飛速發展為所有企業創造良機,包括模具制造這一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CAD/CAM技術已不僅僅為大、中的國企擁有。模具技術,包括高新設備在鑄造模具制造領域內的競爭日益激烈。所以在模具行業中,優勝劣汰角逐仍將繼續。
一汽鑄造有限公司鑄造模具廠,其主導產品是生產鑄造金屬模具、壓鑄模具,精密鑄造模具,產品對象是以多品種,寬系列汽車鑄造產品為主,包括了中型汽油車、柴油車、輕型車、微型車、捷達、奧迪、紅旗轎車、重型卡車等系列模具產品。金屬模具中具有典型的產品有缸體、缸蓋、排氣管、后轎、減速器、曲軸、差速器、變速器外殼模具;壓鑄模具中典型產品有變速箱上蓋、離合器外殼,各種車型的發動機支架,各類黃銅件壓鑄模、發電機罩蓋、機油濾清器底座,同時還為社會其他行業提供過各種高精尖復雜鑄造模具。
二、我國鑄造模具行業的發展趨勢
1.市場需求
汽車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五大支柱產業之一,汽車工業重點是發展零部件,經濟型轎車和重型汽車,汽車模具作為發展重點,已在汽車工業產業政策中得到了明確。預計到2005年,我國汽車總需求量約為300萬輛,因此,汽車模具市場巨大。汽車基本車型在2000年約140種,2005年將達到170種,另有更新車型和改裝車型430種。一個型號的汽車所需模具幾千副,其中鑄造模具數百套。
隨著我國進入世貿組織的臨近,汽車行業將進入新一輪換型改造時期,特別是中、重、輕、轎型汽車,將以快節奏更新換代來迎接國際汽車市場的挑戰。挑戰與機遇同在,進入世貿不僅僅是對我們汽車的挑戰,與其密切相關的模具制造業首當其沖。
由此不難看出,鑄造金屬模具、精密壓鑄模具在未來鑄造模具行業的發展趨勢中,將扮演先鋒角色。
2.技術要進一步完善
當前,我國工業生產的特點是產品品種多,更新快,市場仍處買方市場態勢。這種情況下,用戶對產品包括模具制造的要求是“工期短、精度高、質量好、價格低”。用戶對鑄造模具產品的苛刻,正是對廠家日益完善的壓力。確實是對鑄造模具生產企業一個完整體系的考驗。
(1)CAD/CAM/CAE一體化
當前多數鑄造模具廠家依然采用老辦法,設計、編程、工藝、加工、檢查都是相對獨立分開,獨立考核、獨立核算,而拉開大幕看市場,這方面,部分國企模具廠落伍了。一些中小模具廠采取的是一條龍作業方式,從設計到編程直到加工出產品甚至售后服務均由一人或幾個人完成,生產傳遞環節少,出現問題易察覺,因而成本低、質量好、周期短。象一汽鑄造模具廠這樣規模的企業本來就有CAD/CAM技術條件,如果打破傳統機制的束縛,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如果CAD/CAM一體化加工能夠提高普及率,我國鑄造模具生產能力將有一個飛躍。
(2)模具標準件的應用
在模具設計上,很多模具廠家都采用標準化組合設計,因而設計周期短,而我們目前全部產品都是從開頭設計,包括每個環節。因而,使用模具標準件不但能縮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質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因此標準件的應用必將日漸廣泛。模具標準件的開發利用,將使我國鑄造模具生產大為簡化。
(3)應用反求工程開發鑄造模具制造范圍
一般而言,反求工程是指對難以用CAD建立數據模型,而只能通過對實物進行數據掃描、測量的方法采集數據,在CAM軟件系統中建立數學模型,最后生成NC程序,控制數控加工中心進行模具制造的過程。一汽鑄造模具廠應用反求工程較成功地完成了對缸蓋進、排氣道熱芯盒模具的制造,探索了按一般的設備和加工技術對沒有尺寸和技術標準的模具無法加工成功經驗。既縮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又提高了產品質量。反求工程在模具制造業上應值得推廣應用。可以擴展產品加工范圍。
3.高新設備的應用
一汽鑄造有限公司的鑄造模具廠,是有近40年歷史的鑄造模具專業廠,有較雄厚的裝備實力。就目前而言,經過改革開放后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其主要模具加工設備應該是國內一流的。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模具鉗加工較滯后,成為模具制造最后一道工序的“瓶頸”。因此,要在模具鉗工工序上下功夫,使模具加工整體平衡,就能更大的提高我們鑄造模具、壓鑄模具的產出能力。這可能也是鑄造模具加工行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1)高速銑削加工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國外近年來發展的高速銑削加工,主軸轉速可達40000-100000r / min,快速進給速度可達到30-40m / min,換刀時間可提高到1-3s。這就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如在加工壓鑄模時,可提高7-8倍,并可獲得Ra≤10μm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形狀精度可達10μm。另外還可加工硬度達60HRC的模塊,形成了對電火花成形加工的挑戰。因此,高速銑削加工技術的發展,將促進鑄造模具加工技術的發展。
(2)模具高速掃描及數字化系統將發揮更大作用
英國雷尼紹公司模具掃描系統,已在我國200多家模具廠點得到應用,效果良好。該系統提供了從模型或實物掃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要的諸多功能,大大縮短了鑄造模具研制和制造周期,如RENSCAN200快速掃描系統,可快速安裝在已有的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上,用雷尼紹的SP2-1掃描頭實現快速數據采集,控制核心是雷尼紹TRACECUT軟件,可自動生成各種不同數據系統的加工程序及不同格式的CAD數據。
(3)模具研磨拋光將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模具表面精加工是模具加工中未能很好解決的難題之一,也正是模具鉗工勞動強度大、成為瓶頸原因之一。特別反映在硬度較大的金屬、壓鑄模具進行最后組裝過程。我國目前仍以手工為主,不僅質量不穩定、周期長,而且工人作業環境差,制約了我國鑄造模具向更高層次發展。因此,研究拋光自動化、智能化是當務之急。當然,由于鑄造模具、壓鑄模具型腔復雜,采用拋光的自動化、智能化有一定局限。
4.轉變觀念,改進管理
任何先進的技術裝備都離不開科學管理。管理的范疇極為廣泛,本文擬從生產和技術管理來看如何使鑄造模具適應發展趨勢。
(1)積極推進行業管理,建立行業管理協調網絡
根據國家經濟發展規劃對模具的需要,制定地區專業化規劃,引導企業走專業化道路。充分發揮協會和學會的作用,指導全行業工作。
提出模具國產化項目的發展目標和模具科研的建議。
對于進入市場和出口的模具,模具標準件進行質量鑒定,有權監督模具市場。收集、整理模具行業發展資料,建立相關檔案,建立系統的模具技術、經濟和質量統計制度。這是針對行業管理而言。
(2)企業內部管理,要揚長避短
我們在市場調研中,有個最基本的體驗,那就是國有企業和鄉鎮個體、獨資、合資企業相比(模具業)最大的不同是市場觀念。在觀念上沒有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開放。觀念上的轉變除了有大氣候的影響,國有企業的決策層要快速反映,及時更新。
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管理環節不暢,人工成本高,員工自身危機感遠不如非國有企業雇員(打工族)那么強烈。這是隨著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臨近,首先要解決的觀念問題。國企模具制造業企業員工分工過細,沒有非國企員工那種全能優勢。
(3)國企的優勢
高新設備的引進的能力要較鄉鎮、個體及其它小型模具制造廠家強得多。國有大中小企業(模具業)均有正統的國家質量認證,有品牌效應優勢,這個優勢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將更有良好的表現。我們的員工多從正規技校、中專分配充實,具較高的理論基礎。如果加強多技能培訓,將會發揮更大作用。個體鄉鎮企業相當部分業主靠拼設備、巧用工、在稅收上做文章,在業務上拉關系維系生存。從長遠發展看,這部分企業將被市場淘汰。那種急功近利的行為是一些個體經濟的通病、頑癥。他們能在一時挖走國企的一部分能人,但國企一旦建立起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就會成為歷史。
(4)改進鑄造模具制造的意見
當務之急建立CAD/CAM/CAE設計、編程、制造一體化制造鑄造模具。引入市場機制,逐步由產值考核過渡到毛利潤、利潤的考核,體現員工收靠效益,分配靠貢獻。真正實現“三多一少”模式即生產一線人員、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多,職能管理人員少,降低人工成本。
由于汽車工業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推動了壓鑄件生產的發展,模具業面臨產品結構的再次調整,發展壓鑄模具制造技術,適應市場需求,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壓鑄模是高附加值的高利潤產品。
加速人才培訓,建立人才競爭的機制。鑄造金屬模具、壓鑄模具是技術含量高的制造行業,和大批量流水線生產不同,基本上是要求全員的高素質、高技能。要從設計、編程、制造一體化高技能管理人才和操作人才入手,培養模具制造人才庫,使模具行業與國際競爭能力提高。
(5)售后服務
海爾集團把售后服務看成是企業經營觀念的靈魂,樹立產品信譽的最好手段,因而贏得了市場。鑄造模具行業應借鑒。
服務表面上看是被服務的買方受益,實質上服務的過程對制造銷售產品的廠家是一種完善的過程。服務是信息收集的有效方式,獲得第一手信息,才會有改進具體方向。用戶不論是對產品的贊譽還是尖苛的意見,其反映產品狀況基本上是真實的,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上帝永遠是對的。
最后,中國鑄造模具行業社會化大合作和專業化生產應加強,這是抵御加入世貿組織沖擊的有效措施。鑄造模具行業也必須有一支靈活多樣的聯合艦隊,為發展我國汽車工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