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水電設備企業質量問題突出
和中小水電設備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水電設備分會高級顧問韓毓龍不知該怎么形容自己的感受。
剛參加完分會理事會的他,一方面為這種中小水電設備廠家的聚會中出現越來越多的陌生面孔而感到高興,另一方面自己所熟悉的面孔越來越少又讓他憂心忡忡。
這一切都源于中小水電設備市場的火爆。
淘金中小水電設備市場
昆明電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范方的回憶追溯到了2002年,那一年昆明電機一舉打破了多年來不慍不火的生產局面,總產值突破了1億元大關,是該廠2001年總產值的三倍之多。自此之后,該廠生產形勢更是一路走高,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紅火景象。范方告訴記者,中小水電設備廠商從此普遍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
記者經過調查發現,中小水電設備行業峰回路轉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計劃的成功實施。直接原因則是2001年底,國務院批準實施400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的建設,正是這股農村水電建設的開發熱潮帶動了中小水電設備市場的高速發展。除此之外,近年來的缺電形勢也造就了中小水電設備行業的高速發展勢頭。而《可再生能源法》的通過,更是為中小水電設備制造行業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全國已有的一百多家水電廠幾乎全部從中受益。有關人士透露,我國2003年完成水輪發電機組生產量為516.33萬千瓦,比2002年297.89萬千瓦增加了73.33%,銷售量510.85萬千瓦,比2002年267.55萬千瓦增加90.94%。2004年水電設備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產量在630萬千瓦左右,眾多廠商都是賺得盆滿缽溢。
目前,小水電作為一種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開發靈活、技術成熟、造價低廉的能源不僅在我國取得了很大發展,還引起了全球的關注,甚至出現了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更重視,大電網覆蓋區比偏遠地區開發的還多的局面。一個全球性開發小水電的高潮已經從中國、從歐洲擴大到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小水電已經從城市郊區的低水頭資源開發項目發展成為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大規模實施的農村社區發展項目;已經從傳統的當地一站一廠的建設發展到了廣泛參與全球資源共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境交易,小水電有著越來越廣闊的發展前景。
也正是看到了小水電發展的美好前景,一時間各路神仙紛紛淘金中小水電設備市場。水電設備分會秘書長董于青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水電設備制造行業的企業數量增加很快,要求加入水電設備分會的企業也很多,僅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就新增了34家企業入會。
行業四分五裂
根據國際小水電中心的統計,經過50年的發展,目前全國共有100多家中小水電主機設備生產廠家。而長期以來,中小水電設備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均被全國水電八大生產廠家所占據。
被業內人士尊稱為“八大金剛”的行業領跑者,技術領先、實力雄厚,有著他人無法企及的歷史優勢,理應在難得的市場機遇下取得高速發展。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正如韓毓龍所感受到的一樣,他們正在逐漸消失。
天津發電設備總廠現在剩下的生產能力已經非常可憐;杭州發電設備總廠與天發有著相同的情況,被杭州汽輪機廠重組之后,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為杭汽的垃圾發電機組生產配套的汽輪機,水電設備所占份額已經很少;重慶水輪機廠改制之后,在一條街上衍生出了80多家小水電設備制造廠商;一直發展比較好的廣東韶關眾力發電設備有限公司目前也陷入了困境,甚至出現停產現象;南寧發電設備總廠剛剛重新掛牌……
說起這“八大金剛”的現狀,董于青一聲嘆息,“在這個超常發展階段,我們傳統的水電設備企業全部都四分五裂了,現在的中小水電設備企業無法集中資源發展,形勢一片混沌。”
誰是英雄
有資金和技術保證的傳統企業紛紛落馬,很多不具備生產條件和資質的企業和個體老板卻因為有利可圖而從事小水電設備制造甚至是重型水電機組的生產。
與東方電機廠和哈爾濱電機廠兩個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水電設備制造廠商相比,作為第二梯隊的中小水電設備制造企業也大部分屬于中小型企業,技術水平仍然是三四十年的水平,十分落后。
中小水電設備企業目前的精力主要用在拿市場,做訂單上。對于制約企業發展的技術問題,無力解決,很難改進工藝和進行技術改造、創新,不能形成良性循環。
行業內部的無序競爭日趨激烈,在原材料漲價十分厲害的情況下,產品壓價的現象十分嚴重。
……
“現在中小水電設備行業質量問題非常突出,很多問題非常尖銳。”一連用了兩個“非常”來加重語氣的董于青告訴記者,中小水電設備行業馬上就會出現價格戰,即時將一片混亂。
范方告訴記者,2005年中小水電設備行業增速已經降低,企業所接訂單數量已大不如前,估計2006年行業將出現回落現象。
在風聲趨緊的今天,中小水電設備制造企業恐怕只有解決好技術性能和產品質量的問題,走技術創新之路,大力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才能殺出重圍,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