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應進駐數控機床改造市場
一、數控機床改造業務誘發更多的中小企業
數控機床改造業務在機床業已經算不上什么新鮮事,但近些年來的快速增長仍誘發更多的企業投入其中。劉恩明便是其中之一。
劉恩明所在公司為北京宏誠拓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法國施耐德集團NUM數控系統的機床改造、專機制造及交鑰匙工程。據悉,該公司是劉恩明在2002年的時候和一個朋友一起注資成立的,剛開始時也只是零散地接一些改造的活,但現在宏誠拓業公司已在沈陽、包頭、深圳等地設立了分公司及辦事機構。
(一)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目前機床總量380余萬臺,而其中數控機床總數只有11.34萬臺,即我國機床數控化率不到3%。近10年來,我國數控機床年產量約為0.6萬~0.8萬臺,年產值約為18億元。機床的年產量數控化率為6%。我國機床役齡10年以上的占60%以上;10年以下的機床中,自動/半自動機床不到20%,從這些數據中你自然可以看出這個市場的潛力!”他非常肯定的說道。
(二)數控機床改造的主要部分
經歷了幾年的市場打拼,劉恩明也切實的感受到了這個市場競爭的激烈性,不過他還是對此充滿信心,目前數控化改造主要是:
1、恢復原功能,對機床、生產線存在的故障部分進行診斷并恢復;
2、數字計算機控制化(NC化),在普通機床上加數顯裝置,或加數控系統,改造成中小批柔性生產自動化的機床NC機床(NC機床)、數控機床(CNC機床);
3、翻新,為提高精度、效率和自動化程度,對機械、電氣部分進行翻新,對機械部分重新裝配加工,恢復原精度;對其不滿足生產要求的計算機數控系統(CNC系統)以最新計算機數控(CNC)進行更新;
4、技術更新或技術創新,為提高性能或檔次,或為了使用新工藝、新技術,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較大規模的技術更新或技術創新,較大幅度地提高水平和檔次的更新改造。
(三)數控機床改造的優勢
在進行了以上部分的改造后,數控機床也就具有了更加明確的針對性,那么這樣的數控化改造有什么立桿見影的效果呢,劉恩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1、減少投資額、交貨期短
同購置新機床相比,一般可以節省60%~80%的費用,改造費用低。特別是大型、特殊機床尤其明顯。一般大型機床改造,只花新機床購置費用的1/3,交貨期短。但有些特殊情況,如高速主軸、托盤自動交換裝置的制作與安裝過于費工、費錢,往往改造成本提高2~3倍,與購置新機床相比,只能節省投資50%左右。
2、了解設備、便于操作維修
購買新設備時,不了解新設備是否能滿足其加工要求。改造則不然,可以精確地計算出機床的加工能力;另外,由于多年使用,操作者對機床的特性早已了解,在操作使用和維修方面培訓時間短,見效快。改造的機床安裝好,就可以實現全負荷運轉。
3、性能更穩定
各基礎件經長期時效,幾乎不會產生應力變形而影響精度;各功能部件經長期磨合,功能穩定性、可靠性好。
4、可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
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地基,不必像購入新設備時那樣需重新構筑地基。
5、可以采用最新的控制技術
可根據技術革新的發展速度,及時地提高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和效率,提高設備質量和檔次,將舊機床改成當今水平的機床。
6、更有利于使用與維護
由于用戶、維修人員不僅可以直接參與改造方案的制定,而且可以參與改造的全過程,可以直接獲取各種技術信息,更深入地掌握機床的結構及性能特點,從而增強使用與維修的主動能力。 二、數控化改造已經形成地域市場
“低成本是推動數控改造市場迅速膨脹的關鍵因素,現在不少大企業原先進口的機床已經遠超過了‘服役期’,但這些設備價值不菲,單價在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而且機械部分還可以,因此急需進行改造。”劉恩明經常走南闖北,他說現在有些地方已經形成了“二手機床超市”。
河北的文安機床市場是國內比較知名的機床超市,這里大量收購國內企業轉制、破產的機器設備,像一個大的二手機超市,有時能達到幾萬臺,各種類型的機床都有。
附近也有不少的機床改造企業,這些企業將機床進行簡單的改造后,賣給作坊式的小廠,價格一般是原先的30%~40%。
“一般上規模的企業不會來這里,他們會選擇去黑龍江的黑河和綏芬河地區,這里集中了大量的進口高端二手機床。由于這兩個地方地處中國和俄羅斯的交界處,因此只要有客戶需求,他們就會帶著客戶前去考察。”劉恩明說到。
他同時還舉了兩個例子:一個客戶需要一個4×4米的工作轉臺,而這么大規格的轉臺國內目前并沒有生產,雖然齊齊哈爾二機床可以做到,但工期也需要一年。為此他們來這里看看。在這里他們倒是尋到了一個,可是對方給出的報價是60萬元,而且是一口價,而新的機器價位在120萬元左右。
此外安陽一機床也花費了150萬元買了一個6×6導軌磨,此后花費80萬元進行了電氣改造。這樣規格的導軌磨進口的費用應該上千萬元。進行數控改造的設備價格一般都在200萬元,如果低于這個價位,一般大規模的企業就會選擇購買新設備了。而對于像進行數控改造業務的企業來說,毛利潤低于30%,他們也會選擇放棄。
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位運行,以及由此引發的對于機床的巨大需求,使中小企業主門看到了巨大的商機,“通過對市場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這種需求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民營企業推動的,而他們所需要的設備以中低端的標準設備為主,我們公司也將逐步關注這部分需求。”劉恩明說到。
三、再制造業務缺少法律支持
然而改造并不等同于再制造,按照定義,在生產環境中把使用過的產品還原到與新產品同樣質量的制造過程才能稱之為再制造。
據劉恩明介紹,機床再制造不同于機床維修。機床維修是在機床使用階段為了保持其良好技術狀況及正常的運行而采取的技術措施,常具有隨機性、原位性、應急性。機床再制造也不同于機床的再循環。再循環是通過回爐冶煉等加工方式,將報廢機床返回到原材料。再制造是將報廢機床作為高級資源而最大限度利用的“回收”方式,其生產成本要遠遠低于新機床制造的成本。
雖然再制造有實現原材料和能源的節約、為國民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提供行業技能培訓、降低最終用戶的運作成本等優點,但消費者在潛意識中還會認為再制造零件是舊零件。
此外,最大的挑戰來自于法律法規方面。劉恩明說,目前對再制造產品如何在國內銷售,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也缺少能夠保護客戶利益的、規范再制造從業者在安全與質量方面的行為的有關規定。
他指出,“個別企業的行為也讓人擔憂:如小型加工企業渴望加入這個行業,卻缺乏對再制造技術特別是修復技術的理解,從而生產出不符合技術參數和安全指標的產品;還有翻新企業趁機將產品簡單貼牌后作為再制造產品投向市場。當然這些現象是少數,不過行業要發展,企業求利潤,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凈化這片天空是我現在最需要的。”
采訪手記:訪談結束了,從劉總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他對自己事業的那份堅定和執卓,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加速發展,數控機床改造市場所蘊涵的商機是巨大的,中小企業主們應該看到其中的機會,抓住時機積極進駐其中,促進這個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