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期待春天
德國最大租賃公司“德益齊租賃公司”(Deutsche Leasing),上周在上海設立了歐洲以外的首家子公司,也成為首家獲準在中國以獨資形式組建子公司的歐洲租賃企業。
德益齊租賃隸屬于世界最大的銀行集團——德國儲蓄銀行集團,該集團固定總資產約32000億歐元。德益齊是集團旗下所有儲蓄銀行的租賃業務職能中心。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市場對于租賃的認知就是將其視為一種融資手段。據統計,到2004年底,全國注冊的較小型國有租賃公司有約1萬家,中外合資的租賃公司有40多家。但是,若將中國市場的租賃額與其他國家比較,不難發現,融資租賃在中國仍然只居從屬地位。德益齊提供的數據顯示,2004年德國的租賃市場滲透率為20%左右,美國超過30%,而中國僅為1.5%。
專家認為,發展融資租賃對緩解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困難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如何加速融資租賃在中國的發展?
德益齊經驗:幫助中小企業出口
融資租賃的服務對象,一般都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歐美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特殊性在于需要從本地市場轉向出口。
德益齊租賃董事長Hans-Michael Heitmüller說,德國罕有自然資源,但卻以擅長制造高質量產品聞名于世。德國的中小企業結構的優勢在于它留有很大的自主原創空間。這是大部分西歐市場的共同特征。但是該地區市場已經很大程度上飽和,因此目前國際出口已經成了至關重要的生存基礎。中小企業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單純依靠國內需求,而是必須把他們的業務定位于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比如中國。德國產品有近40%的出口比例,其中大公司的比例遠遠高于40%,但是中小企業近年來也在不斷提高出口額。一份名為“中小企業全球化”的調查顯示,每四個德國中小企業中就有一個向國外輸出其產品或服務。出口占了所有中小企業銷售額的17%。2002年,德國中小企業的出口配額約為14%,而在15個“老”歐盟國家,平均配額為12%。
德益齊租賃為歐洲的制造商和銷售商提供專為他們量身定做的融資服務,并給予中小企業客戶自主投資以全球金融支持。這種服務主要通過三種銷售渠道進行:一是代表投資客戶直接從事租賃活動,二是通過儲蓄銀行集團內的合伙人來做,三是通過與制造商以及零售商的合作提供租賃。
實際上,德益齊之所以來到中國,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幫助歐洲中小企業拓展中國出口市場。德益齊專注于為創新的新產品融資,也就是諸如工具制造、塑料、印刷和建筑機械之類的固定資產。其在中國的業務也將從這一領域起步,幫助歐洲制造商發掘新的市場潛力,提高銷售額。
我國小企業數量占全社會企業總數90%以上,產值約占GDP的三分之一。但是,小企業貸款僅占主要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的16%,這距離小企業貸款的實際需求實在是天差地遠。有關人士介紹,中國17家銀行(包括4家國有商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0.5%的億元以上大客戶,卻占據了近50%的貸款余額。銀行的重大輕小,一時難以改變,發展融資租賃不失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手段。
融資租賃四大優勢
世界銀行集團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曾提出,把租賃作為動產的投資手段,具有四大優勢。
優勢一:可利用性在資本市場尚未發展完全的國家里,工業機械設備的中長期融資的唯一途徑可能就是租賃。它使得以計劃現金流為基礎的融資變為可能。簽署租賃合同無須抵押其他公司資產,比如地皮或是財產。在所有權方面,出租者享有更好的法律地位,因此比銀行有更多選擇。資產競爭力是租賃公司的最大優勢,也是銀行所無法抗衡的。
優勢二:靈活性租賃分期償付的類型與額度,不僅可以按承租人的特殊要求專門定制,也可按照租賃物件的價值發展進行調整(隨賺隨繳)。這不僅對可以完全預付的租賃項目而言很重要,對于季節性的運營來說,租賃率可以根據收入狀況作出調整。這樣,從一開始起,整個規劃的前景就比較便于掌控,租賃期間一旦投資物落后了,出租者可以更快更方便地用新機型來替代。剩余價值風險則由出租公司承擔。
優勢三:價格優勢和可支付性由于資產流動性、資產負債表和稅金的因素,租賃通常在賬目上都比銀行貸款更有優勢。投資時期內,承租人的資產流動性沒有減少,對外融資也沒有增多,因為租賃公司為投資物籌措了資金,并把它寫入了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內。這意味著承租人無需開列一個資產負債表的增單,這有利于資本充足率。省下的稅金也不可小覷,租賃費會立即從稅款中扣除,相比之下,如果是由公司自己的權益資本籌措資金投資的話,只有折舊可以被扣除。周期性波動造成的設備利用率低下也能通過租賃抵消,因為承租人會比設備所有者更為靈活地使用設備。
優勢四:融資金額在一項投資中,租賃可以抵消掉最高達100%的融資成本,無需動用權益資本,也無需額外的債券。這已經超過了銀行貸款通常的收益。并且,作為一種促進設備銷售的手段,租賃的重要性越來越顯現出來,因為生產商和零售商不僅希望向客戶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也希望提供最理想的融資方案。此外,從出租物件的保養到完整的管理服務,例如車隊管理或是綜合全面性的IT項目,各種有選擇性的外包服務,能夠使承租人大大地受益。
既能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又銷售了設備,融資租賃一舉兩得。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城鎮建設、交通(鐵路、公路)、電力、水利等的投資需求會很大,裝備制造業也面臨快速增長的前景,對工程機械、設備等的需求量也會保持強勁增長。但是,與對設備和對資金的需求相比,設備的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業卻并不活躍。據了解,目前,企業通過金融部門實現的融資中,有83%都是通過銀行貸款進行的,其他主要是股票和債券。據介紹,我國工程機械各種銷售方式占市場的份額大致為:全款付清份額約占15%,分期付款份額約占20%,銀行按揭份額約占65%,融資租賃、經營性租賃所占份額微不足道。
融資租賃何時脫困
家認為,偏低的租賃額現狀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中國市場對租賃這一形式相對陌生,法律環境不完善,以及完整信息系統的缺失。
調查發現,社會各界對融資租賃所知甚少。在計劃經濟下,企業并不是一個利潤中心,一方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另一方面,企業不存在自主融資壓力。如果能夠爭取到上級撥款來購買設備,何樂而不為?同時,在過去的行業管理體制下,企業的設立和經營都跟著行業走,各個企業需要的設備機械比較單一。因而形成的習慣是什么東西都要自己買,租別人的東西總感到不方便。盡管現在企業的體制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傳統的影響還很大。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投資建設領域,政府發揮的直接、間接作用還非常大,一些習慣并沒有改變。比如,如果項目是使用中央財政撥款或者建設性國債(還款約束并不強),項目預算總是傾向于越搞越大。一個加拿大高速公路專家在考察中國的高速公路建設后,困惑地說:每一個企業都擁有門類齊全的工程設備,但利用率卻不高。企業的這種微觀特征影響了整個租賃業的發展,同時,不少政策無形中制約了租賃的發展。有專家對此進行了詳細研究,發現至少在《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機動車登記辦法》《進出口關稅條例》《保稅區海關監管辦法》等中,間接限制了企業對租賃設備的使用和租賃業務的開展。比如,只有擁有一定量和一定種類的自有設備才能申請相應的建筑企業資質,才能有權參與工程投標。制定這些規定并不一定是有意限制租賃業的發展,而是由于時代局限,沒有為未來租賃業的發展留下必要的空間。
社會誠信缺失也嚴重制約了融資租賃的發展。從理論上講,在真實的融資租賃中,由于出租人對租賃設備具有所有權,在承租人破產時,租賃財產不屬于清算財產;同時,如果承租人不能按照合同及時支付租金,出租人可以采取收回設備等措施,保全自己的權益。因而,與貸款中的銀行相比,租賃能夠為出租人提供更強的財產及其權益保護。但這只是理論和法律上的。在實踐中,它與法律對私有財產和法人財產的保護,與司法體系的效率、廉潔,與二手設備市場的發育程度等等密切相關,與企業和個人的合同信譽、誠信問題等密切相關。如果一個社會對財產的保護更加有效,法律對出租人權益的保護更嚴格,司法的效率更高,公眾的誠信程度更高,融資租賃將更發達。恰恰在這方面,我們的企業和經營者,我們的整個社會環境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但不管環境現狀如何,中國無疑已經成為國際租賃業的新目標。GE、卡特彼勒兩大國際租賃巨頭已早在2004年先后作為試點進入中國,更多外資機構也在躍躍欲試。德益齊租賃負責人表示,有些客戶和合作商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進入中國市場開展商業活動,他們一直要求德益齊跟進,到中國來為他們提供服務。德益齊堅持只有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才會進入中國市場的原則,看來,該公司認為現在時機已到。德益齊還應邀向中國有關部門介紹自己的經驗,為擬定相關租賃法律提供建議。
據商務部調查,全國近500家租賃企業中有69%有興趣開展融資租賃,99%的企業希望政府出臺管理辦法與準入標準;大多數設備制造企業對融資租賃概念的認識處于模糊狀態。這顯示,融資租賃前途光明、發展道路曲折。
在觀念改變和法律法規完善的同時,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為融資租賃提供一個非常有利的契機。大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需要大量資金和工程機械,有專家預測,奧運所需要的資金大概為3000億元人民幣,而最保守的估計也要1800億元,其中,交通改善約占900億元,環境治理約占450億元,信息化建設約占350億元,社會設施改造約占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