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市“寒潮”難散重心繼續下移
新年伊始,國際銅價破位下行,滬銅滑向數年來低點。面對宏觀和供需的悲觀大環境,預計2015年銅市“寒潮”難散,整體價格重心下移趨勢不改。
銅價前景仍然悲觀
有色金屬行業是強周期性行業,而近年來卻遭遇了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發展降速的周期性轉折,全球消費需求顯著放緩,大幅抑制了對礦產、能源和農產品(000061,股吧)的需求,而產業鏈上游原本持續擴張的供應產能卻難以迅速掉頭,導致銅等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整體局勢。
從貨幣角度來看,世界各國經濟前景的分化使得全球 “匯率戰”的傾向顯著加強,而地緣政治危機對金融市場的負面沖擊不斷加劇,產業資本從實業轉入金融領域以追求更高回報,使得股市和商品走勢凸顯“冰火兩重天”的格局。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原油等能源價格大幅下滑以及非美貨幣大幅貶值,導致亞洲、南美和澳洲等主要商品生產國的生產成本大幅下滑,生產商能夠在商品價格持續下滑的背景下保有利潤以繼續擴產,為銅等大宗商品打開了下跌空間。
供應壓力甚大,產能將釋放
2015年全球銅精礦產量將延續高速增長,此前全球礦業巨頭已同意對中國銅冶煉商2015年長單TC/RC加工精煉費在每噸107美元和每磅10.7美分,較2014年上調16.3%,高企的加工費暗示出礦商都已認可2015年全球銅供應將呈現過剩的狀態。
國際銅研究小組數據顯示,在經歷了2013年全球銅精礦產量8%的高速增長后,2014年部分新礦山運行出現故障使得投產延后,且印尼銅精礦出口政策也有改變,導致全球銅精礦產量增速明顯低于預期。然而,在2014年延后推進的產能將集中在2015年釋放,預計2015年全球銅精礦產量增速將回升至7%,達到1981.6萬噸的高產狀態。
在精煉銅供應端,ICSG預計,2014年全球精煉銅產量增長至2213.6萬噸,2015年將繼續增加95萬噸,至2308.6萬噸,雖然增速不及2014年的5.12%,但4%以上的增幅依然屬于較高水平,而此前困擾市場的銅精礦冶煉的瓶頸問題,在全球冶煉產能大幅釋放后已有所緩解,雖然ICSG預測值顯示2015年銅精礦增量要高于精煉銅增量,但在國內外冶煉產能受加工費刺激而加快投產的背景下,銅冶煉瓶頸問題將進一步緩解。
需求外強中干,銅價料下行
中國銅消費主要依賴電網投資拉動,然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國內電網投資更多圍繞優化能源傳輸結構來展開,而這方面的實際需求量有限,加上產業結構調整對高耗能企業發展的限制,大規模基礎用電設施的拉動減弱,導致中國銅消費增速放緩,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地區沒有出現能替代中國銅需求的 “接盤手”,使得全球銅需求前景較黯淡。
事實上,近兩年來中國需求端經營狀況始終不樂觀,產業鏈下游利潤空間狹小,多數采用隨用隨買策略,缺乏提前備貨意愿,究其原因在于資金鏈緊張和訂單增速放緩。從中國電力電纜產量和電線電纜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變化情況來看,近幾年均處于增速下降通道,2015年大規模依靠電力投資拉動銅需求的情況難重現。
筆者認為,面對金融屬性的褪色和商品屬性的疲軟,2015年銅市料難有較好表現,預計銅價重心將繼續下移,低點可能出現在上半年,而下半年銅價可能有所反彈后呈現持續振蕩偏弱格局。操作上,中長期空單輕倉持有,短期以反彈沽空思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