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調查研究課題報告會在京舉行
-
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產業協調司主辦、國家信息中心承辦、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調查研究課題報告會”2月27日在北京舉行,研究討論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調查研究課題取得的相關成果。
為促進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健康發展,推動汽車零部件企業技術創新和同步開發工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委托國家信息中心開展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調查研究,該課題得到了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贊助。該課題歷時1年半,是國內第一次對汽車零部件產業進行全方位、系統性調查研究。
課題先后對7000多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詳細研究分析,開展了針對500強企業的技術創新問卷調查和針對國內近20家骨干生產企業配套關系調查,課題組先后多人次奔赴上海、山東、浙江、遼寧、廣東、長春等省市,對近40家大型零部件生產企業進行實地調研,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來自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環保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的政府官員,以及汽車及零部件廠商、大學研究機構、汽車行業協會以及媒體等相關單位近30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國家信息中心和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相關領導參加會議并致辭。
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以及海關總署關稅征管司等部委相關領導,分別就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政策取向、汽車零部件產業自主創新、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形勢與對策以及利用國際貿易規則促進汽車產業發展做了主題發言。
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汽車技術集團總裁和亞太區負責人先后就國際先進動力技術的發展趨勢和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戰略及影響等做主題發言。
在報告會上,國家信息中心就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調查研究課題的研究結果做專題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迅速發展,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不斷改善,產業集群發展態勢明顯,企業自主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創新成果快速增加。但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存在的問題,業應該引起業內警惕,需要去下功夫解決。
一是企業規模仍比較小,規模以上的企業,有80%銷售收入不足1億元;二是產品主要以機械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還有待提高;三是技術創新層次和質量有待增強,國內申請汽車技術專利80%左右以實用新型為主,發明專利申請較少,雖然多數高新技術產品已經實現了本土化生產,但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外方。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介紹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發展特征,并從產業規模、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了分析。這個零部件產業的課題為中國零部件產業健康、科學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