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采取四大措施應對汽車產業新形勢
汽車產業的關聯度較大,其發展將帶動橡膠、玻璃、石油化工、機械加工,以及金融、保險等156個相關行業的增長。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汽車進入家庭后,拉動經濟快速增長能維持5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我國汽車產業每創造出1個就業機會,就能衍生出其他產業7個就業機會。我國汽車業產值為去年經濟增長貢獻了約1.5個百分點。
但隨著去年四季度以來經濟過熱局面的逐步凸顯,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降溫措施。在今年5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過熱產業名單中,汽車業名列其中。汽車業其實早在首批就進入了被限制貸款的名單,要求銀行提高保證金比例,減少借貸。今年3月開始,國家有關部門出臺文件,明確限制各級地方政府對新增汽車項目的用地審批和銀行貸款審批,中央同時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停止設立新的鼓勵汽車等制造業發展的開發區。
有關專家指出,為確保國民經濟和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應采取四方面措施。
一、放松對乘用車消費信貸的控制。以緊縮乘用車消費信貸的方式促進對經濟的降溫代價太大,為了國民經濟的長期發展,應適當放松信貸限制。提高信貸消費的比例是我國乘用車消費的大趨勢,更是優化乘用車產銷環境的重要內容。銀行的措施有其自身利益的考慮,可以理解,但國家應該在宏觀經濟形勢好轉的條件下,盡快批準汽車金融公司開始運營,專業的汽車金融公司會通過業務解決當前銀行業所面臨的汽車信貸呆帳風險和信用風險問題。
二、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國產乘用車的出口。今后幾年乘用車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將繼續,向發展中國家出口是出路之一,大眾、吉利和奇瑞在乘用車出口方面已經開始了嘗試。對此,政府應就本土乘用車生產企業的研發和出口制定鼓勵和優惠政策。同時,政府還應加快制定零部件企業的產業扶持政策,通過零部件采購成本的降低來提升國產乘用車的國際競爭力。
三、盡快出臺二手車的經營和銷售政策。美國每年二手車交易量占其汽車總銷售量的75%,而我國的二手車交易量僅占汽車銷售量的30%。當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進入乘用車更換期,但二手車市場不規范,交易成本也很高,影響了部分消費者換購車型。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就二手車的銷售、定價、租賃、稅費、服務和主體資格出臺相應的促進政策,盡早推出《汽車貿易政策》、《二手車市場管理辦法》,通過二手車市場的規范化帶動乘用車市場的增長。
四、上半年乘用車供給大于需求的狀況在加劇,企業和經銷商庫存不斷增加,盡管供求差還在預警量范圍之內,但對其較快的增長勢頭,生產企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政府應通過預警和信息發布等措施加強對乘用車生產企業的引導,企業應結合下半年的市場供求形勢,合理安排產量,以避免供求差超過預警量后對市場產生的一系列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