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企業“螞蟻取食”海外資產
-
3月10日,記者致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被告知他本人正隨商務部工作組在德國考察零部件業投資機會。
北汽控股打造的零部件產業平臺——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毅男表示,公司已經接觸了一些相關企業,正在對海外收購進行積極而謹慎的論證。
隨著海外零部件企業紛紛陷入困境,中國零部件企業“抄底”的欲望更加強烈,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了海外收購的實際行動。但與國際零部件巨頭的體量相比,目前已完成的收購均屬小規模,濰柴收購博杜安用資299萬歐元,曙光收購德納用資700萬美元。
迎接海外零部件企業“大甩賣”
雖然天寶集團因旗下北泰創業因炒匯巨虧導致“臨時清盤”,但天寶集團擴大的意圖并沒有受挫,據報道,公司并購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德爾福的項目已經有了實質性進展,雙方甚至還可能就整體并購進行談判。
《2009年全省對外經濟合作工作指導意見》中08年工作回顧部分提到,丹東曙光汽車集團通過曙光(美國)技術中心增資,投資700萬美元,并購了美國德納公司,為丹東曙光汽車集團在美國建立重要的汽車研發和客戶服務平臺。
全球零部件行業正經歷黑暗時期。據悉,近3個月來德國已經倒閉了20多家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德國第一大汽車零部件制造商Continental在09年2月發布了比預期更差的凈虧損。08年公司虧損12.2億歐元,負債高達100億歐元。其董事會主席Karl-Thomas Neumann說,重大重組方案在今年將會出臺。
2月美國汽車零部件業組織要求財政部支援185億作為行業復興基金。
美國偉世通公司3月10日剛剛支付了1600萬美元的債券利息。公司同時表示,為增加現金流,正在考慮出售或者剔除一些經營業務。
僅僅是小體量、針對性的收購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鐘師說:“國外零部件巨頭因為需要‘瘦身’會把一些非核心的業務拋出,因此‘并購’等詞匯并不是很準確,企業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購買某些產品線、工廠等說法更準確,收購的業務一般與主業相關。”
《汽車與配件》總編輯羅錦陵介紹,國外零部件大企業剝離一些非核心或者非未來發展重點的業務很經常。此外,國外一些有技術、有品牌、有客戶渠道的小零部件企業現在有出售需要,價格比較合適,對中國企業是很好的機會。
國內零部件巨頭萬向集團07年的收購就是一次有針對性的行動。集團北美分公司Neapco收購福特旗下零部件企業ACH下屬的門羅工廠,其產品包括傳動軸、半軸、催化轉化器和其他傳動產品。而傳動軸是萬向集團8大主業之一。
09年1月23日,濰柴通過下屬子公司以299萬歐元獲得法國博杜安公司的相關資產。該公司主要生產16升大馬力柴油機,與濰柴12升柴油發動機形成銜接。
2007年,萬向集團出資2500萬美金完成對美國AI公司的收購,萬向取得該公司全部優先股。這一收購成為中國零部件海外收購少有的“大單”。目前已發生的收購大多是幾千萬人民幣的規模。
零部件企業短期內難超越
海納川總經理劉毅男認為,收購一般分為買公司、買資產、買部分業務三種。在國內企業普遍弱勢,技術、管理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整體收購的后續經營問題更重要。“別人的能力強,尚且經營困難,我們收購以后能否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