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科技部關于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解答
-
問: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的背景是什么?
答:經過10多年的科技研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已逐步成熟,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預計未來一個時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會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主流競爭車型。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正處于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國際化的加速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銷售量也正處于一個加速上升期,加快提升我國汽車產業競爭力十分迫切。近年來,科技部在武漢、北京等城市組織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表明,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成熟度、運行穩定性、節油效果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具備了商業化示范推廣的條件,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時機已經成熟。
問: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的意義是什么?
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代表未來汽車發展方向,已成為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戰略調整的制高點。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宏觀調控重大決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需要。這不僅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保障能源安全、推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也有利于促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我國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同時,對于擴大國內需求,幫助汽車產業渡過時限,增強經濟長遠競爭力和發展后勁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問: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預期目標和計劃是什么?
答:初步考慮在未來4年內,采取財政補貼方式,支持部分城市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6萬輛以上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從而發揮市場機制的引導作用,培育和加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零部件與整車骨干企業群;并以點帶面,引導市場消費,擴大市場規模,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跨過市場培育期,大規模進入市場,增加市場份額,促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
問:這次確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和領域有哪些?
答:這次主要支持在北京、上海、重慶、大連、杭州、濟南、武漢、深圳、合肥、長沙、昆明、南昌等13個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選擇這些城市和領域進行試點,主要考慮以下3方面原因:
一是這些城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積極性高,組織保障有力。如武漢市在2003年就率先進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截至目前已投入混合動力公交車50輛;北京市在奧運期間投入了近600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配套設施建設、車輛維護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
二是公交等公共服務領域車輛保有量大,使用頻率高,投資運營主體單一,有利于集中維護保養,也有利于改進和完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尤其是公交車、出租車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起步停車頻繁、怠速時間長,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示范帶動作用大。
三是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受到技術水平、產能規模、配套設施等多方面因素制約,目前只能循序漸進,逐步推廣。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隨著各方面條件成熟,再視情況逐步擴大推廣規模。
問:此次國家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進行財政補貼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有何創新之處?
答:采用市場機制做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企業、車型及數量等由示范推廣單位通過招標方式擇優確定。政府既不指定推廣企業,也不指定推廣車型,而是制定準入門檻,采取直接補貼消費者,做大市場規模來引導企業生產、研發,并通過產業鏈傳導,更好地整合各方面資源,帶動全行業加速發展。這既能最大程度發揮市場機制的引導作用,有利于優秀企業脫穎而出,發展壯大;又真正做到政策公開透明,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有效性;也減少政府部門審批的自由裁量權,迫使企業眼睛向內,苦練內功,有利于防止腐敗,是財政、科技政策的有效結合與重大創新,也是新時期科技成果產業化新機制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