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初定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汽車業振興規劃(下稱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推動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中央財政將安排補貼資金,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廣。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國務院首次明確提出將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對電動汽車在國內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盡管以前也提過電動汽車,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正式通過決議還是第一次。
長期以來,關于電動汽車的定義,汽車業內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電動汽車即以電力作為主要驅動力的汽車,也稱純電動汽車;另一種觀點認為,凡是有電力參與驅動的汽車,就是電動汽車,其中應該包括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車和純電動汽車。
汽車產業振興規劃釋放了一個顯著的信號,首次明確了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將會對電動汽車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此前,科技部曾提出“十城千輛”新能源示范工程,計劃三年內,在全國十個以上有條件的大城市,進行1000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這一新能源示范工程,包括了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車和純電動車。2008年11月27日,作為新能源示范工程的代表,重慶市政府宣布,率先采購十輛長安杰勛混合動力汽車作為政府公務用車。
長安汽車集團發展規劃部部長蔡勇表示,盡管參與“十城千輛”示范推廣可獲得國家資金支持,但與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超過2億的投入資金相比,國家目前的支持力度并不算大。“國家投入只有幾百萬,很少”,他說。
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尤其是電動汽車發展,只是行業戰略,目前還沒有納入國家戰略,因此只能算是專項支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永偉向表示,如果能將電動汽車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投入的資金、政策的支持力度都會很不相同,這對提升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張永偉表示,中國在傳統汽車領域,不具備全球領先的技術,但是在新能源領域,卻有著巨大的機會。在他看來,新能源汽車領域,日本廠商主攻的是混合動力,美國廠商主攻的是燃料電池,而歐洲廠商主攻的則是柴油。
張永偉認為,盡管電動汽車在解決電池的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中國可以利用其在鋰電池技術的領先地位,有所作為。
目前,國內生產手機電池起家的比亞迪公司,已經計劃在2010年量產純電動汽車,2011年在歐美市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