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產能過剩是鋼鐵產業振興最根本方案
日前,《鋼鐵產業振興規劃》已經原則通過,主要將解決減輕企業負擔、優化行業結構的任務,但仍在具體修改中,最終面世可能仍需一段時間。作為國家欲出手振興十大產業中的重點行業,《規劃》應該不僅僅是為了救市那么簡單。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穩定鋼材價格,幫助鋼鐵企業度過"寒冬",最根本的解決方案還是解決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
淘汰落后標準有所提高
據了解,鋼鐵產業振興規劃的討論修改層次逐漸提高,范圍逐漸擴大,但仍處于醞釀操作階段。"規劃不是方案,只是指出方向性的綱領,具體的政策措施還需要中央和地方進一步完善。"專家表示。
據悉,此前產業政策規定的300立方米高爐以下落后產能需淘汰的標準在規劃中將提高,最低落腳可能在400立方米。上述權威人士表示,規劃中淘汰落后產能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據不同企業不同產品結構和技術標準來確定,有的企業可能連800立方米的高爐也得淘汰,這也是對產業政策的修改和完善。同時,還要限制規模增長,建立落后產能的退出機制,由中央和地方出資進行補償,政府實施監督。
"規劃中對聯合重組在稅收、人員安置等各方利益兼顧也有重點安排,以盡快提高集中度,比如鞍鋼重組攀鋼后,國家在政策是否會給重組企業在攀西支持政策和發展機會。而在資源戰略上重點仍是海外,要建立長期、穩定多渠道多元化的海外資源基地,國內資源優先配給優勢企業。"專家說。此外,產業、產品升級、技術改造都是規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