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有助于鋼鐵行業復蘇
據相關報道,從國家發改委獲悉,在2009年節能減排的八項重點工作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電力(關停小火電機組)、煉鐵、煉鋼等行業落后產能被排在首位。以煉鐵業為例,2009年淘汰落后產能1000萬噸,到2011年,再淘汰落后煉鐵能力7200萬噸,三年將累計1億噸。為此,國家發改委將對各地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專門成立檢查小組,定期向土地、金融、環保、工商、質檢等關口部門通報淘汰落后企業名單。
近期各省鋼鐵振興規劃陸續出臺。
根據山西省規劃,到2011年,省內鋼鐵企業將由目前的200多家減少到50家左右,太鋼集團產能規模達到2000萬噸;河北省規劃在2011年完成規模收縮和產品優化調整的基本任務。2011年,500萬噸以上規模大型鋼鐵企業達到5家以上;山東省規劃以日照鋼鐵精品基地作為省內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通過淘汰落后、兼并搬遷等措施,加快內陸鋼鐵產能向沿海地區轉移。
工信部要求,在下游行業尚未完全復蘇的情況下,鋼鐵行業必須把控制總量作為當前首要任務。鋼鐵企業要加強產需銜接,堅持“沒有合同不生產,低于成本不生產,不付貨款不發貨”。此外,各地要嚴格執行投資管理規定,禁止越權審批新建鋼鐵項目,正在違規施工的也要停止建設。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加快研究制定《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配套政策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從08年下半年開始,福建省已經有包括圣力在內的4家鋼鐵企業開始在云南、也門、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投資設廠。享受前3年免稅,5-9年僅征5%的稅,第13-15年,其稅率也不過15%。這也有助于行業調整與實現產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