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技術探討:棉織物免燙整理工藝研究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衣著的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衣著不僅要求外觀自然,穿著舒適和經濟實惠,同時也要求服用過程中料理簡便。免燙整理就是根據目前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使純棉織物既具有天然纖維的舒適、透氣、手感柔軟等特點,又具有良好的免燙性能和干濕態抗皺性能。
對棉織物進行免燙整理,早在本世紀50年代就已開始。可是,不久發現這種棉布所縫制的服裝,其縫線部分和褶子部分經洗滌后,仍難以與滌綸等合成纖維服裝相比較,同時考慮到環保、衛生安全等因素,其發展一度受挫。80年代以來,舒適自然的休閑裝日益流行,并由皺舊感向平挺,縫線筆直的DP,PP整理棉制品方向過渡。
由于各國對屬于致癌物質的釋放甲醛量的標準一再加嚴,目前控制甲醛釋放量的主要方法是將N-羥甲基酰胺類整理劑醚化或改性,另一種方法就是使用多元羧酸與纖維素發生酯化反應。另外對免燙整理織物的評估方法也有了一些變化,不再只注重干態的彈性回復角,而將其水洗后的布面平挺度(AATCC—124,DP級)作為評估的主要指標,即更為重視織物的濕態抗皺性和耐洗性。
1.免燙機理
棉織物的免燙整理就是提高棉織物的彈性、折皺回復角和尺寸穩定性。棉纖維分為結晶區和無定形區兩部分。無定形部分決定纖維的柔曲性。織物折皺時,由于外力使纖維彎曲變形,放松后不能完全回復原狀,在側序度低的地方,大分子排列不整齊,在經受外力作用(洗滌或穿著過程)下,區域內的氫鍵發生形變并隨氫鍵強度的不同發生鍵的斷裂和基本結構單位的相對滑移,并能在新的位置上產生新的氫鍵。當外力去除后,系統發生蠕性回復,而當外力大、時間長時,新形成的氫鍵產生的阻力大于回復力,使系統形變不能恢復,便出現了永久變形,這就是造成折皺的原因。
對棉織物進行免燙整理使用的整理劑一般是多官能團化合物,它可以和纖維素分子長鏈中的羥基生成共價交聯,把纖維素中相鄰的分子鏈互相聯結起來,于是就限制了兩分子鏈的相對滑移作用,使得防皺性、彈性提高,這就是我們進行免燙整理的依據和機理。這次我們選擇了三只不同品牌的超低甲醛免燙樹脂(2D改性樹脂),它們分別是上海產的免燙樹脂稱樹脂SZ1、天津產的免燙樹脂簡稱SZ2、青島產的樹脂簡稱樹脂SZ3、還選擇了一只蘇州產的無甲醛免燙樹脂簡稱樹脂SZ4。
三只超低甲醛免燙整理劑是在棉纖維分子之間建立交聯或在纖維分子上形成支鏈,形成的交鏈可以是單分子或自身縮聚成線型或網狀分子,從而使纖維在形變過程中,由于氫鍵拆散而導致的不立即回復的形變的減少,也就是使纖維從形變中的回復能力獲得提高。
樹脂SZ4是一種聚合多元酸型的免燙整理劑,在高溫下,它的分子鏈上能形成眾多的環狀酸酐,這些酸酐與棉纖維的羥基可進一步反應生成酯鍵。也能在纖維素大分子間或在織物表面形成交聯網絡,從而使棉織物具有較好的抗皺性能。交聯是使得織物變脆、斷裂強力降低的一個原因,考慮到這一因素,我們在聚合時加入一定量的柔軟單體,這使得聚合物分子鏈具有一定的柔順性,這種柔軟性使得織物在保證抗皺性的同時,提高了織物的斷裂強力的保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