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機油扯大旗謀虎皮
慧聰網石油訊:機油,任何車都離不了,而冠以“因為專業,所以權威”的專用機油更是吃香。“××車使用××專用機油”,你敢不使用,一旦出了問題,廠家不給索賠。去年春運,有不少廠商紛紛推出超載車專用機油,吸引一些經常超載拉貨的司機購買使用。更有一些商家,就用普通機油冒充超載專用機油來蒙騙消費者。超載的危害在此無需贅述。車輛超載使發動機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使發動機磨損加劇。另外,車輛超載時司機也往往通過狠踩油門來提高發動機的動力,結果燃油過量,燃燒不完全,未燃燒的燃油會沖洗掉氣缸壁上的機油,加劇活塞環與氣缸壁間的磨損。因此,奉勸各位車主,機油還是要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不要輕信所謂的“專用機油”。
騙人!加專用機油就可超載
核定車輛的載重量,與車輛所使用的機油沒有多大關系,但去年春運,市面上卻出現了超載車專用機油,使得一些經常超載拉貨的司機爭先購買使用。
所謂的超載車專用油,不過是一些高黏度的機油,其黏度往往超過50號機油,黏度超高的機油雖然在過熱的條件下還能保持一定的黏度來維持潤滑,但這種機油的流動性差,會加劇發動機的冷啟動磨損。尤其是發動機的很多潤滑部位是非常微細的,如渦輪增壓器的軸承和軸瓦之間只有幾微米的間隙,高黏度機油因流動性差難以到達這些部位,導致這些部位的磨損甚至燒結,如渦輪增壓器的損壞、曲軸連桿的抱瓦等。還有一些機油,低溫下雖然比50號機油還要黏稠,但在100℃以上時就變得很稀,還不如50號機油,使高溫磨損更加嚴重。更有一些商家,就用普通機油冒充超載專用機油來蒙騙消費者。
不使用專用機油,廠家不給索賠
保修期內的車不使用廠家的專用機油,一旦發動機出了問題,廠家不給索賠。理由是原廠機油的黏度、黏溫性等特性是針對某款車型發動機的工況專門生產的,非常適合該款車型發動機的工況。4S店也不允許去維修保養的車主自帶機油,理由是自帶機油的質量無法保證。
其實,汽車公司所銷售的專用機油并非自己生產的,而是委托潤滑油生產廠家根據他們所提出的要求生產的。潤滑油生產廠家生產的專用油還要交付給汽車公司再通過其網絡流向市場。這樣流通環節多了一道,其價格必然要比從潤滑油廠家直接流向市場的同級別產品要高,如SG級單式粘度的××專用機油的零售價是100元;而SG級復式粘度的美孚力霸機油的零售價是89元。到底選用哪種機油合算便一目了然。4S店不允許去維修保養的車主自帶機油,主要是讓你多掏大米。
用手摸、眼看機油粘度的方法能夠鑒別機油的質量嗎?
專家提示:不能,因為機油能起到潤滑保護作用,粘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機油的粘度一般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溫度高時機油會變稀,反之,溫度低時機油會變濃,有的機油這種變化非常大,有的則很小,品質高的機油在常溫下看起來很稠,高溫時卻變得很稀了,根本起不到潤滑保護作用。而美孚1號全合成機油在常溫時用眼看和用手摸起來感覺很稀,但在高低溫差很大的條件下仍能保持機油粘度的穩定性,給發動機最可靠的保護。因此判定機油的粘度高低,最好是參照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粘度等級,而不能憑眼看或手摸。
另外,專家特別提醒廣大車主朋友,汽車加機油就跟女的抹臉似的——用藍扣兒和嵌B還是玉蘭油取決于是否適合。人參鱉湯貴不貴?健康人吃了就有鼻子竄血的。我們平時的一日三餐比起上者便宜多了,只要按時吃飯,吃飽吃好身體就會健康。汽車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