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危機制造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
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九屆亞布力年會于2009年2月8日至10日,在黑龍江亞布力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大變局時代下的中國企業。9日下午,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和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CEO張志勇等幾位國內知名制造業的巨頭共同參加了“大變局時代,中國制造業如何實現轉型與升級”的主題論壇。
論壇主要討論:大變局時代,中國是否真的出現了經濟危機?眾多中小企業紛紛破產,制造業發展出現了瓶頸,其原因究竟是什么?面對金融風暴,制造業的現狀是什么?面對現在的經濟形勢,中國制造型企業如何實現轉型與升級?
奧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振滔參加完亞布力年會,針對制造業轉型與升級的若干問題,他的思維沒有止步于短短半天的主題論壇,在返程途中,他給出了系統的、讓人耳目一新的說法。
“產業危機”不同于“泡沫危機”
現在中國經濟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并不是經濟危機。那是什么呢?王振滔認為這只是中國制造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混沌局面,或稱“產業危機”。
他說,恐怖來源于無知,不妨試著將當前存在的若干經濟問題簡單化,簡化后的“經濟活動”即指社會物質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活動的統稱。他進一步表示,存在整體意義上的從生產到消費的系列活動,就不存在經濟危機。
不管是生產大于消費,還是消費大于生產,經過市場杠桿的作用,分配和交換都將有序進行下去,市場會歸于平穩,經濟會趨于增長,人們的生活狀態將有實質性的改善,王振滔追本溯源。
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近日將當前的全球經濟局面比喻為1837年、1873年和1929年的市場狀況。王振滔說,在美國暴發的“金融危機”確實已經演變成了西方世界的“經濟危機”,而罪魁禍首是“泡沫經濟”。
什么叫泡沫經濟?根據《辭海》的解讀,即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之相關的交易持續膨脹,并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泡沫經濟”寓于金融投機,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
王振滔說,在這種虛假的經濟市場背后,沒有實質性的生產,只有極少數投機者的不公平分配和個別人的瘋狂斂財,這從根本上擾亂了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而最終釀成害人害己的“經濟危機”。
與西方世界不同,即便2008年沒有暴發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危機”,中國制造業迫切需要升級轉型的“產業危機”已經來臨。王振滔說,2008年上半年,因為土地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等系列問題,已經引發了中國制造業亟需轉型升級的激烈探討。
一些中小企業倒閉是必然加偶然
其一,制造業轉型升級,一些中小企業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固步自封,倒閉是情理之中不可避免的。這部分中小企業的死亡可以歸結為“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不足為奇,亦不足為惜。
只是還應看到,除了這種必然的淘汰,還有一些偶然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在中小企業的倒閉過程中起了催化作用,即產業轉型升級中“獅子吃老虎”的競爭態勢。一些準獅子為了能夠成為吃掉老虎的獅子,通過各種方法“吃掉”了一批中小企業。
其二,“強強競爭”中出現因戰略需要而“虧空”搶地盤、掠資源,這不經意間使得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其三,中小企業出現困難后,總是想方設法將困難轉嫁給員工,比如克扣工資、增加工時等,這使得企業人心渙散,人才流失,而最終病入膏肓,成不治之癥。
盡管中小企業腹背受敵,但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消亡。王振滔分析說,首先,中小企業有其生長和發展的土壤,有符合其產品定位的的目標消費群。再者,中小企業也吸收了大批優秀人才,只要充分挖掘潛力,中小企業就有生存下去、發展壯大的希望。
此外,很少有一家大企業能獨撐門面的,一家大企業往往會帶動若干供應商、加盟商的聯動發展,最后“強強爭斗”到一定時期總有一方支持不住而倒下,倒下去的大企業會留下一大片市場空白,這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新機會。
制造業轉危為機加快轉型步伐
王振滔總結到,不管是國外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還是國內的產業危機,所謂“禍兮福所依”,正是這些危機,在促成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在優化中國資源、能源的消費結構,也在促使中國加快新農村建設。
面對危機,中國制造業惟有從頭到腳的細細規劃加策劃,和全面實施“科技創新”的發展戰略,才能順利完成產業轉型和升級,突破產業發展瓶頸,走出產業發展困境。
面對危機,中國制造業或將倒下一批企業,從眼下來看,是減少了就業機會,也減少了繁榮市場的活力因子,但這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和降低社會生產成本,更多優秀的制造業將擇日而生,新的就業機會也將隨之而來。
面對危機,中國制造業將迫使一些農民工返鄉,這些在城里待了較長一段時間的農民工,或多或少會將一些先進的生產理念和經營思路帶回家鄉,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整合下,中國的新農村建設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的農村市場也將由此而被拓展和深挖,中國制造業也將從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