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信息化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近幾年,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將信息化放到了覆蓋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位置上。從世界范圍來看,信息化包括國家信息化和區域信息化及世界組織與機構信息化。就區域信息化而言,它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如何把區域經濟發展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帶動區域的傳統特色經濟,以工業化和傳統經濟來促進和支撐信息化,使區域經濟發展與信息化互為依托,融為一體,整體推進,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區域經濟的發展過去一直取決于當地資源、規模效應和營運成本等要素,如今越來越取決于社會信息化發展的程度。特別是在當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和開放經濟條件下,依靠區域內和區域外建立起來眾多的科學、高效、覆蓋面寬泛的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以及通過這些信息系統、網絡的應用,大大方便區域內各類數據信息的收集、處理、統計、分析,為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因此,認真研究信息化建設需要的新認識、新思路、新體制和新措施,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信息化建設環境,提升區域信息化程度,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也就成為“十一五”時期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培育和發展信息產業
一是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推進區域信息化方面,地方政府必須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強信息基礎網絡建設和超大容量寬帶城域傳輸網的建設,大力發展多種方式的寬帶接入網,重點建設光纖接入網,為實現社會的信息化奠定基礎。如“數字福建”工程從方案提出、分步實施,到最后建成投入使用,預計將投入21億元人民幣以上。在“十五計劃”中,它將全省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的信息通過數字化和計算機處理,并最大限度地集成和利用各類信息資源,加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實現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通過建設和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類信息資源,提高信息共享和綜合利用水平,從而提高決策能力和效率,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產業競爭力,服務國計民生,使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達到國內先進行列。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進程。二是培育和發展信息產業。要突出發展信息技術產品,重點扶持一批信息技術產品企業。要依照市場規律推進區域經濟與信息化結合工作,鼓勵和扶持商業化的網絡信息服務公司,推進區域內各行各業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廣,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效益的信息產業。
二、重視信息化人才培養工作
信息產業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它的發展靠的是人才,人才是國家信息化成功之本。要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挖掘他們的潛能,同時多渠道、多形式培養和引進大量的信息技術人才。信息化人才的數量和素質是制約信息化和區域經濟結合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要切實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引進培養作,建立起適應區域經濟與信息化結合工作的技術專家隊伍、管理人才隊伍和企業家隊伍。要制訂人才政策,幫助企業招納人才、留住人才。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對在職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或繼續教育,結合職稱改革,逐步建立信息專業人才的技術職稱評聘機制。同時在區域的學校教育中,逐步普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為本區域儲備充足的信息專業和應用人才。
三、優化信息化建設環境
促進信息產業先行發展,要出臺相應的鼓勵、扶持和規范信息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及各項相關政策,完善軟環境建設,切實推進信息化工作。強化宣傳力度,普及信息技術知識,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識。要建立和健全信息化政策法規體系,制定有關信息平臺技術規范,實現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共享。同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專家在重大信息技術推廣和重點工程建設中的咨詢、論證作用。
四、高標準建設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全面推進政府和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化
一是建立電子商務平臺。要以行業的信息和商務平臺為龍頭,以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把分散的企業通過信息化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壯大區域經濟的實力,以此推進企業和其他經濟實體的信息化工作,以信息流帶動物流和資金流,以先進經營理念帶動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二是推進政務信息和公共服務信息化。發揮政府的示范帶頭作用,各級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要進行信息網絡建設和應用工作,實現網絡互聯和信息資源共享,開展網上政務公開工作,以此帶動區域信息化工作。政府還要切實搞好公共事務的信息化,加快社區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提高社會各行業信息化服務水平,讓市民真正體會到信息化帶來的便利和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