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憧憬大工程關鍵在于如何落實
4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規劃要求加速大型工程項目實現國產裝備自主化建設,并且對重大零部件自主研發提出明確要求。但是包含中聯重科在內的制造業廠商在認可該規劃的同時,提出最重要的還是在落實,否則只能成為一紙空文。
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紡織工業和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根據規劃,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進行聯合重組。
對于規劃,兩大行業均持歡迎態度,認為會對行業發展和緩解就業壓力形成積極影響。不過,紡織業界期待相關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裝備制造業憧憬大工程
"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下稱"規劃")昨日下午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審議,并獲原則通過。該規劃中,引起業界注意的包括兩點:依托大型工程,大力振興國有自主化工作;推進聯合企業重組。
業內人士表示,從規劃內容中可以看出國家對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決心和行動在加強,不過更希望看到具體的落實細則。
"依托重點工程"
規劃中強調,要加快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大規模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工作。中聯重科董秘李建達對記者表示,這一點就很重要。
"此前我國就有一個產業依托的說法,即某個大型工程直接與所用設備掛鉤,而后主管部門(或建造單位)撥錢給設備制造方來做這個項目,但后來沒有繼續下去。"
他認為,規劃鼓勵重點工程使用自主產品的重要性在于,一些國內企業已具備了生產和制造大型裝備的能力,但還沒有參與的機會,而很多項目主管方因看重國際巨頭的實力,傾向選擇國際產品。如果這次政策能夠落實,對企業而言,影響將很大。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要求,要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的風險補償機制。平安證券研究員葉國際告訴記者,"補償機制"的出現,就是政府希望推廣國產自主化產品的最好例證。
"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的推出,預計今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公路、鐵路、能源等都有數千億的眾多項目開工,因此,如果能夠多用國產設備,勢必會帶給企業更多的市場機會。
推進聯合重組
規劃中還提到,要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進行聯合重組,發展具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和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這表明了國家對于一些具備實力的企業并購是極其支持的。"平安證券研究員王合緒說,"在此之前,政府還沒有明確的提出過支持裝備制造業的重組。"
目前,大型跨國公司如GE、西門子、霍尼韋爾等都具備上述總承包、集成等多個特點,而中國雖擁有很多裝備公司,但真正具有跨國型實力的企業鳳毛麟角。
"這是由于中國的企業股權結構決定的。比如三一重工這樣的企業,如果想收購國有同行,一方面國有企業的管理層會反對、被收購方的管理單位--地方國資委同樣不會同意,其難度可想而知。如果未來可以通過行政協調的方式來做,勢必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葉國際表示。
紡織企業期待"多退稅"
紡織行業資深分析師汪前進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規劃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是與紡織工業"十一五"規劃的對接,而上調出口退稅率是"十一五"規劃里沒有提到的,這應該是國家在目前紡織服裝行業出口遇到困難時采取的一個短期措施。
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朱素君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這對出口企業有輕微的幫助,但很難改變目前國際市場消費量不足的局面。
一些以國際市場為主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對規劃所提及的出口退稅率上調幅度有些失望。"本來以為這次會將出口退稅率上調3個百分點至17%,但結果不盡如人意。上調1個百分點對企業作用不大。"廣東一家大型紡織出口企業負責人如此表示。
他談到,國家去年兩次上調紡織服裝出口退稅,雖然無法改變訂單萎縮的局面,但可以讓出口企業對海外客戶給出一定讓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