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裝備五大發展趨勢
新華社信息北京11月19日電 日前,在南京召開的首屆中國農機發展論
壇上,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院長陳志談了我國農業裝備的五大發展趨勢。
一是不斷加強農業技術裝備的技術創新,為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化技術提供新
的技術支撐。
農業技術裝備的技術創新可以是從無到有的重大創新,也可以是從簡到精的
再創新。21世紀初農業裝備的技術創新將繼續加強和發展,并為“十五”期間
農業機械化十大技術的推廣提供新的技術支撐。
二是發展實施可持續農業戰略的農業裝備技術。
農業資源中最重要的莫過于耕地、水和環境。21世紀初農業裝備的技術發
展方向應該是:加強耕地資源的保護;加強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努 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防治農業環境污染。由此,機械化旱作節水農業技術、農
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技術、設施農業工程機械化技術、草原改良與人工草場建
設工程技術、生物災害綜合防治技術和農業航空技術等將是發展的主要方向。
三是加大優勢農業產品加工技術和開發,以利提高農業的后續效益。
目前農業產品加工技術發展的重點將是:(1)有特色能出口創匯的農產品
加工設備;(2)綠色食品、保健食品的加工技術設備;(3)為配菜中心、配
送中心提供小包裝潔凈果蔬的加工技術設備;(4)能帶動畜牧業產業發展,拉
動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畜產品深加工技術設備。在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中重點發
展應用的高新技術是:真空技術、高壓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生物工程技
術、膜分離技術、微波技術、保鮮輻射技術、擠壓膨化技術、冷凍升華干燥技術
和無菌保鮮技術。此外,農產品品質標準和檢測技術也將得到發展。
四是緊密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組織力量,聯合攻關。
根據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發展
需要,選擇一批帶有全局性、方向性、關鍵性的重大科技問題,組織科技力量攻
關,為傳統農業技術進步和實現農業上臺階服務。如主要農作物優質高效生產技
術研究與示范、畜禽規模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等。
五是面對新挑戰,跟蹤國外最新技術,為我所用。
一是要吸收消化國外農業裝備現代設計方法、可靠性設計技術、試驗技術、
先進制造技術和基礎件的共性技術,實施工藝創新,推進工藝快速反應能力,不
斷提高我國農業裝備的技術含量;二是要跟蹤國外微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
控制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三是要力創具有我國自由知識產權的產
品和技術,拓寬外向型領域,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