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排灌機械的市場需求
我國北方地表水源不足,許多地方主要靠打井開發地下水解決灌溉水源,如河北省灌溉面積的80%為井灌面積。目前全國有配套機電井370萬眼。從1996年起,國家支持有地下水開發潛力的地區,如河南南部、黑龍江、吉林西部、新疆天山兩側等地打井,建設節水型井灌區,過去3年每年新打機井數量相當于“八五”期間的1倍。我國2/3以上的國土為山區丘陵,地形復雜,許多地方田高水低,必須用泵站提水灌溉。目前全國有泵站50萬處。特殊的自然條件決定了機電排灌在我國農田灌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9年全國灌溉面積2.4億畝,機電提水灌溉只占其中的1.7%,排灌機械動力設備只有7.2萬千瓦。到1998年底,全國灌溉面積增加到8億畝,新增灌溉設施中的3/4是靠機械提水方式實現的(其中有一部分為自流引水與機械提水雙配套)。目前全國排灌動力設備達到7200萬千瓦,近幾年仍以每年200多萬千瓦的速度增加。為了適應我國國民經濟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業要求,以及解決2030年人口達到16億高峰時糧食等農產品的需求,我國灌溉面積還要適當發展,預計將達到9~9.5億畝。新增灌溉設施中將有相當大的比例要采用排灌機械提水或加壓。在建設新的灌排設施的同時,還要將原有灌排設施續建配套、更新改造作為農田水利工作的重點。預計70年代以前投入使用的數千萬千瓦排灌機械將在今后十幾年內全部更新改造。
為了緩解我國農業用水供需矛盾,落實中央提出的“大力普及節水灌溉”的號召,節水灌溉發展規模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更多地使用噴、滴灌等高效用水機械化、自動化灌溉設備,是今后幾十年我國排灌機械需求的一個主要方面。在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進程加快,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的今天,灌排勞動生產率低、用水效率低的傳統灌溉方法與技術愈來愈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許多地方開始重視用噴灌、滴灌等機械化、半機械化灌溉技術對傳統灌溉設施進行改造。遼寧省政府從去年開始實施“3655”工程,即用5年時間投資36億元,建成500萬畝標準較高的噴灌工程。第一年,已順利完成100萬畝。山東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大田噴灌、菜田微噴、果園滴灌的“三灌技術”推廣步伐,僅去年一年就發展50多萬畝,目前全拾三灌”面積已達320萬畝。1996~1998年全國新增噴灌面積相當于過去20年的總和。
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努力解決干旱缺水問題,加快現有大中型灌區水利設施的修復和完善”。“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把推廣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為了貫徹落實中央的指示精神,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正在研究采取措施增加投入。過去幾年,這些方面的投入已經比“八五”計劃期間有了明顯增加。例如,國家在基本建設投資中安排了以節水為中心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項目、節水增效示范項目;各級財政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小農水經費等途徑對農民興辦的節水灌溉工程給予補助;銀行安排了專項貸款,財政給予貼息;灌區管理單位和廣大農民群眾也增加了投入。預計今后投入的力度還將加大,將進一步增加對排灌機械的需求。
從總體上看,我國有較強的排灌機械生產能力,多數產品的數量可以滿足國內需求,但在產品品種、規格、配套程度、性能質量、零配件供應、售后服務等方面還不能滿足生產發展要求,與國外廠家相比有較大差距。以色列、法國、奧地利、意大利、美國等許多國家的廠商看好中國市場,通過多種方式擴大市場銷售。江蘇、山東、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一些地方的生產企業已經注意加強技術改造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