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貿易前景將持續趨弱
中國10月份進出口額環比均出現下滑,進口下降幅度遠大于出口的下降幅度。由于主要貿易伙伴的需求疲軟,國內出口貿易前景不容樂觀。
海關總署11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出口1283.27億美元,較2007年同期增長19.2%,增速略低于9月份的21.5%;進口930.88億美元,較2007年同期增長15.6%,增速明顯低于9月份的21.3%。10月份當月貿易順差352.39億美元,為2008年連續第三個月創下月度貿易順差的歷史高點。
10月份順差增長主要由進口增長大幅下滑所導致,而出口增速則基本穩定,10月份出口額環比下跌了5.9%,而進口額環比下跌了13%。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與國內需求顯著下降有關。從我國近幾個月的主要宏觀數據來看,由于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疲軟,我國投資需求已經出現明顯下滑,工業生產也大幅回落。我國10月份PMI指標中生產指數為44.3%,比9月份大幅下降10.3個百分點。并直接拖累進口需求。同時,在國內需求疲軟的背景下,部分行業產能出現過剩被迫轉向出口,這也使得在外需疲軟的背景下,出口增長依然維持較高水平。
分析師指出,我國進口材料價格的明顯回落,將進一步壓低進口增速。9月份原油、鐵礦石等進口原料價格的大幅下降,導致進口價格指數跌幅超過10%。進口價格指數的明顯回落,也將進一步壓低進口增速。但考慮到中央政府近期推出了加大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廉租房建設的積極財政政策,將推動我國鋼鐵、機械等行業的投資,我國進口將會有所恢復。而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新出口訂單指數10月份環比大幅下降9.6%,這將導致我國出口增速繼續下滑。基于此,我國單月貿易順差很難繼續增長。
從細項數據看,尤其是占進口比重較大的機電產品,環比下降9.8%。與工業生產密切相關的原料中,進口鐵礦石環比下降21.98%,鋼材的進口數量與9月份相比環比下降了9.4%。這反映了我國工業投資下滑導致相關投資品需求疲軟。出口產品中,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速放緩,服裝、鞋類繼續維持低位運行,這與2007年7月份我國調整出口退稅率有很大關系。而機電產品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是我國出口保持穩定增長的重要條件。
分析師認為,盡管我國出口增速依然保持穩定增長,但環比下降5.9%,出口前景不容樂觀。根據國際貿易組織統計,如果發達國家GDP增速降為0.3%,發展中國家GDP增速降為3%左右,我國出口增速則應在8%左右。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預測的0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由3%下調為1%,其中我國主要貿易伙伴歐、美、日將出現負增長,這將對我國出口形成很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