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箱行業在探索中尋求出路(一)
自2004年1月31日未漂白牛皮箱紙板反傾銷調查申請的提出,到2005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出2005年第28號《未漂白牛皮箱紙板初裁公告》止。這場歷時一年半爭議頗多的“反傾銷”案在法律程序上告一段落,并取得了初裁的勝利。
“反傾銷”案之后,進口未漂白牛皮箱紙板的價格出現上漲,而國產的價格也受“蝴蝶效應”的影響,有不同幅度的上揚。中國紙箱行業開始興起波瀾,原紙價格的不斷上漲令紙箱企業叫苦不迭,隨之而來的是不可預料的市場沖擊。沖擊之下,紙箱行業未來的發展,是一個未知數,我們無法簡單用利與弊做結論。
這場從原紙行業發起的風波,蔓延到紙箱生產企業,波及生產、管理、成本控制、技術研發等各個環節,儼然變成一次“蝴蝶效應”的演繹。目前的紙箱行業需要冷靜,需要分析,需要在自我探索中尋求出路……
本期“特別關注”讓我們聚焦“反傾銷”引發的原紙漲價,與您共同探討“紙價上漲危機”中最為實際有效的“緊急避險”措施。
國內紙箱企業的真實反饋
有關部門組織的專門對國內紙箱生產的三大聚集地——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的近20家大型紙箱企業進行了調查采訪。其調查結果顯示:
紙箱企業對這一事件關注度達90%,但無一家公開支持
對于這一事件的關注程度,約60%的被調查企業選擇了“一直在密切關注”,30%的選擇了“給予了一定的關注”,其余10%則選擇了“聽說過,但未重視或關聯不大”;對于東莞玖龍等四家企業提交反傾銷調查申請,70%的被調查企業表示明確反對,另有30%選擇了“保持中立或不發表評論”,“支持”一項的選擇為零。
使用國外原紙多的企業對此事關注程度高
在表示密切關注此事的紙箱企業中,對國外紙的用量都達到了10%以上,最高的接近50%,并且這些紙箱企業現在使用的面紙主要是進口牛卡箱板紙(美國)和國產牛卡箱板紙。但這些企業也表示,近年來,隨著國產牛卡箱板紙質量的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已有所提高,對于企業而言,只有用戶指定要求用美卡的才會用美卡,其實很多企業都樂于使用國產原紙,但國產原紙當務之急就是盡快提高自身的質量,因為在質量上,它和進口紙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六成被調查企業認為產業實質損害與傾銷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針對四家申請企業提出的產業實質損害與傾銷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一說法,有6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兩者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30%的則認為存在因果關系,另外10%認為“不好說”。認為不存在因果關系的企業認為,這次主要針對的是全木漿的美卡,而國內與之對應的掛面牛卡卻并不是全木漿的,雙方的品質不在一個檔次上,國產紙目前還無法全面替代進口美卡,加之進口紙與國產紙的客戶群體不太一樣,所以不存在明顯的實質損害與傾銷之間的因果關系。雖然前一段時間,美國紙的價格略有下降,但那只是正常的淡季調整,隨著旺季的來臨,低價的上揚是不可避免的。認為存在因果關系的企業則認為,由于進口紙的大批進貨,造成了國產紙的價格不能大幅提高。
原紙市場現狀
在反傾銷勝訴后,國內原紙生產企業獲得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實現生產利潤的最大化。目前,作為國內包裝箱紙板產能最大的幾家企業都已經付諸行動,玖龍紙業采用新的昂貴的紙機生產硫酸鹽漿掛面紙板產能將達到200萬噸/年,博匯紙業已使其成為新的業務和利潤的增長點,牛皮箱板紙已占34.4%,福建青山也在實施高強牛皮箱紙板生產線制漿車間技改工程及配套項目,為進一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反傾銷”,以行業利益為先
玖龍紙業等四家公司提出反傾銷其目的不是單純的說為了企業的短期利潤,而是考慮到行業長遠的發展。現在整個行業受到進口產品沖擊,價格的降低是一種不正常的市場行為,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傾銷并不是意味著價格無底線地降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傾銷國家以低于本國同類產品的價格在別國傾銷,擴大出口的同時也破壞了別國的市場。另外一種就是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惡意破壞市場。美國、泰國、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未漂白牛皮箱紙板的傾銷就屬于第一種情況。
初裁結束之后,目前玖龍紙業的原紙銷售價格有一定的回升,但漲幅不太;而國外原紙的價格也有一定的上漲,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并沒有向外界想象和猜測的那樣,漲幅變化很大。
關于原紙價格上漲,對紙箱企業帶來沖擊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是一把雙刃劍,有利就有弊。從短期上看,紙箱企業的生產經營已經進入到微利時代,對成本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目前原紙價格的上漲,對其采購是造成了影響,但是這個影響是良性的。從長遠來看,這次反傾銷的目的就是要改變長期對于原材料供應的誤導,讓紙箱企業認為原材料的價格是可以降低,不斷降低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原材料價格低于成本價格,對于某些紙箱廠來說可能是好事情,但是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破壞。飲鴆止渴,最后情況只會越來越糟。所以,反傾銷并不是為了我們這四家公司的利益,而是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以法律的武器來保護權利的同時規范市場。
解決惡意傾銷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采取法律的武器,熟悉國際貿易的法則,靈活地運用法則來對抗不良的國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