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表現對“保八”至關重要
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4萬億擴大內需的政策,但2009年“保八”的目標任重道遠。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張偉日前就如何配合國家保增長、保穩定戰略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反思這場金融危機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哪些經驗教訓?張偉將經濟結構調整調整看得尤為重要,他指出:“即使沒有美國的金融危機,長此以往,中國早晚也會發生經濟危機現象,因為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出現了問題。目前的工作應該圍繞著如何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要改變增長模式來進行。”
張偉分析道:如果回憶一下我們從改革開放以后實行的眾多政策措施,其中出口導向政策也就是靠廉價的勞動力、廉價的市場、廉價的商品來帶動出口,使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截至2007年12月份,我國的外匯儲備就到了1.5萬億美元。這1.5億美元如果按照當時1:7.8的匯率去計算,中央銀行要拿出11.7萬億的中央銀行貨幣。這個貨幣叫高能貨幣。高能貨幣1:5的乘數效應,使得這11.7萬億的中央銀行貨幣形成了購買力相當于58.5萬億的人民幣。58萬億元的貨幣實際上就構成了當年的流動性泛濫,最終帶來了通貨膨脹。我們應當推動增長模式的轉變,而不是要陷入以往實行的出口導向政策增長模式當中。
針對當前這種形勢,張偉亦坦率表示:“在我看來,2009年保增長壓力較大,而出口的表現至關重要。出口是否能夠保持穩定的增長、不出現大的滑坡,對于GDP保持8%的經濟增長率是非常關鍵的。”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分析,首先擴充國內市場消費的空間是有限的,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不會有太大的提高,“我估計仍然維持在40%左右,即可以拉動3.2個百分點”,張偉如是分析,“去年下半年,國家財政收入出現赤字,在2009年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企業的效益亦不會有大幅度提高。如果2009年的投資的貢獻率按50%計算,它可以拉動GDP大約在4個百分點。”因此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都不會有很明顯的增長。根據上面的估算可以得出結論:2009年貨物和服務貿易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應該超過10%,至少要拉動0.8個以上的百分點,這樣凈出口的增量應該是在300億美元以上。
張偉表示,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千方百計保出口的原因。
在談到關于保出口可以采取的措施時,張偉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人民幣匯率和出口退稅政策要有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穩定預期,這樣使得進出口方在穩定的政策環境下保持訂單水平;其次,積極開拓新市場,主要是擴大非洲、拉美、南亞等地區的市場;第三,部分出口產品可以轉向國內,在擴大內需和投資的背景下,增加內需市場的消費從而減少出口的壓力;最后,堅決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積極參與國際多邊和雙邊的貿易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