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花錢買垃圾,都說好
家里備上幾個垃圾桶,吃完飯、打掃完衛生,分門別類地清理。扔垃圾時,若能按要求分別投放,當場就可以打卡積分,換取獎勵。為鼓勵市民主動進行垃圾分類,北京越來越多的小區已出現了這種積分兌換模式。而收上來的垃圾將經過怎樣的處理,這是逐漸熟悉、接納乃至堅持垃圾分類的人們始終關注的問題。
小區試點
一袋垃圾積1分,積滿50分能換一張10元代金券
早7點40分,65歲的鄭女士提著兩袋清理出來的垃圾下樓。
她家的單元樓前,綠色的“廚余垃圾”桶、藍色的“可回收物”桶、灰色的“其他垃圾”桶一字排開。
垃圾分類指導員任師傅檢查每一位居民傾倒的垃圾是否合乎要求,并為符合規定的垃圾“積分”—參加垃圾分類的居民,可以從居委會領取一張銀行卡般大小的磁卡。每扔一袋廚余垃圾積一分,一袋可回收垃圾積一分,其他垃圾不積分。每天最多積兩分,積滿50分便能換取一張10元代金券,可在附近的市場使用。
鄭女士扔了一袋廚余垃圾,任師傅用POS機一樣的刷卡機為她積了一分。從領卡到現在,鄭女士總共換過4次券,有時10元,有時20元,算來總有六七十元了。
今年以來,市民郝先生總共換過40元的券。實惠是一方面,他特別認同垃圾分類的意義。“這個事情對個人對國家都相當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北京的藍天白云做貢獻?!?/P>
分揀轉運
“每天的廚余垃圾在150噸上下,處理費三萬多元”
廚余垃圾是垃圾分類的重中之重,“原來沒分類的時候,垃圾都混著倒,廚余垃圾湯湯水水,環衛處理起來很難。一起填埋,液體會污染土地、水資源?!眳^城市運行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雷鑫介紹,“現在廚余垃圾都歸到我們這兒了,生活垃圾還是歸環衛。”
一百多人的垃圾收運隊伍,要負責處理東城區內近200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的廚余垃圾,和上千家餐飲單位的餐廚垃圾。從早到晚,都在忙碌。
“每收集、運輸、處理一噸廚余垃圾需要200多元,每天運來的垃圾在150噸上下,一天就得三萬多元?!?/P>
“這兒先進行垃圾的"粗加工",分揀、瀝水、減重,然后要運到處理場精加工。”雷鑫介紹,處理場以流水線為主,分揀后的餐廚垃圾運過去,進粉碎機打成廚泥,再通過長長的管道進行高溫殺菌,出來后就會變成干的粉末,可作為飼料添加劑?!坝衅渌脑挄绊懙鞍踪|營養,這也是廚余垃圾必須先仔細過篩的原因。”
現實困境
“想加大發卡力度,但經費又不足”
在東城區城管委工作人員看來,漪園小區所在的龍潭街道垃圾分類搞得好,主要是街道、居委會和物業公司宣傳引導到位,且通過垃圾分類兌換生活用品,提高了居民的參與積極性。正因如此,這種模式也面臨限制?!胺e分獎勵的方式可持續性差,想加大發卡力度,但經費又不足?!?/P>
即便給居民獎勵,垃圾分類在某些小區還是開展不起來?!跋褚恍└邫n社區,一年下來換一桶油,業主根本不在乎。我們想宣傳吧,業主又特別忙,一天到晚見不著人,回家做飯的都少?!?/P>
而諸如廉租房、回遷房等小區,“我們找物業讓配合宣傳、推廣垃圾分類的事兒,人家"特實在"地說,我們這兒物業費才5毛錢一平方米,還經常收不上來,我哪兒找那么多人給你弄這事兒?。俊?/P>
餐飲廚余垃圾的回收,則是更嚴峻的挑戰?!按箫埖昵闆r好一些,比較正規,怕招事兒。小飯館的餐廚垃圾少,私人不愛收。幾百平方米店面的中型飯館最麻煩,一天產生四五桶廚余垃圾。賣給私人,他們會幫忙把別的垃圾一起收了,或者幫忙清理地溝,一個月再給上幾百塊錢。”雷鑫坦言,東城區現有產生餐廚垃圾的餐飲單位2770家,已經有1247家餐飲單位跟我們簽訂了收運協議,實現餐廚垃圾的規范收集。”
解詞
餐廚垃圾,是指從事餐飲經營活動的企業和機關、部隊、學校、企事業等單位集體食堂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渣、食品加工廢料和廢棄食用油脂。其中,廢棄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動植物油脂和油水混合物。
廚余垃圾,是指家庭中產生的菜幫菜葉、瓜果皮核、剩菜剩飯、廢棄食物等易腐性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