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強國需加速企業兼并和新能源開發
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中,全球汽車業成為重災區。隨著美國汽車業最先倒下,業內紛紛預測全球汽車業的版圖將被改寫,世界汽車工業的重心將從北美轉移至亞歐。
中國汽車業能否抓住這次“危中之機”躋身世界汽車強國之列,或許就在此時。1月中旬,中國政府緊急出臺了《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在鼓勵消費的同時,明確指出了中國汽車業未來的戰略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推進汽車產業重組步伐。
這是決定中國汽車業未來的兩大戰略性變革。汽車業的主管部門、各汽車企業高層均認同這兩大戰略方向。他們指出,2009年以后,全球車市將步入較長的調整期,全球整車集團和汽車零部件集團將掀起兼并、汽車品牌和渠道整合的浪潮;新能源汽車也將成為車企備戰未來的主戰場。誰能搶得先機、順應潮流變革,誰將在下一輪全球汽車產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形。
當不少車企已經面臨破產的境地時,正是強者重組并購的良機。在經濟危機的重災區,兩家汽車巨頭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重組。1月20日,菲亞特集團、克萊斯勒汽車正式對外宣布簽訂“聯姻”協議。全球汽車業新一輪重組的序幕將拉開。
1月14日,《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出臺。業內喻之為“雙響炮”:一“炮”直指當前的汽車消費市場,希望借減稅等提振汽車消費;另一“炮”則遙指未來,希望從戰略到產品兩方面推動中國汽車業的長遠發展。
其中,第二“炮”更為重要,因為它決定著中國汽車業甚至全球汽車業的未來。中國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丁宏祥表示,“ 中國政府出臺《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為陷入泥潭的汽車行業帶來了希望。在目前的危機中孕育著機遇,一些過去不敢或者不愿進行的大手術,現在都出現可能開刀的跡象,這將有利于解決汽車業積累的痼疾。”
向哪個部位開刀?《汽車產業振興規劃》有了較為明確的說法:推進汽車產業重組。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并重組,支持汽車零部件骨干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模;此外,財政安排補貼資金,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廣。
中汽研汽車產業發展研究所副主任傅連學指出,規劃著重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意在推進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體來說,一邊推進企業聯合重組,一邊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競爭優勢。
對于政府如此迅速地推出《汽車產業振興規劃》,業界頗感詫異。但此時不急,更待何時?全球已經出現了轉“危”為“機”的跡象。
1月20日,身處破產泥潭中的克萊斯勒汽車與菲亞特集團共同宣布“聯姻”。一旦雙方正式“聯姻”,將成為橫跨歐美的大型汽車集團,其產量將躋身全球第四;克萊斯勒汽車也有望從破產的窘境中解脫出來。一旦美國汽車業死里逃生,中國汽車業或將失去難得的扭轉乾坤的機會。
而中國車企們并沒有忽視眼前的大好機會,他們正睜大了眼睛尋找重組的契機;更多正在發展中的企業已經開始研發并加快了新能源汽車量產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