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振興可擴大2000億元內需
每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背后,都有一個健碩的實體經濟在支撐,國務院對十大行業的振興規劃,讓2009年的A股活力暗涌。
曾經對經濟增長做出突出貢獻的汽車產業,在新一輪的國家政策調整中,成為實體經濟恢復的突破點。
汽車產業對經濟具有強大的帶動性,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產值在各行業中排在前5名。
汽車行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相關制造行業發展,如對鋼鐵、有色、石油化工、裝備制造、能源、電力、汽車零部件及電子等產業的發展有較大的帶動作用,而且購車后的消費還可強力拉動服務業,如售后服務、配件銷售、裝潢、廣告、咨詢、保險、銀行、駕駛員培訓、道路建設、城市改造、燃油銷售等。因此對拉動內需和經濟復蘇作用不可小視。
根據相關數據,2007年汽車市場僅新車銷售就為國家擴大內需凈增加了3000多億元,再加上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的消費增加,使內需凈增加最少也超過4000億元,比所有行業的貢獻都大,而且每生產4輛車,可以安置1個人員就業。
去年由于國民經濟和汽車市場滑坡,為內需凈增加的貢獻僅有1000多億元,而且基本上是上半年的貢獻。因此振興汽車產業對拉動內需和促進實體經濟復蘇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汽車消費基礎一樣良好,汽車消費潛力仍然巨大,預計購車消費和汽車消費都要比去年強。隨著經濟寒冬見底進入復蘇,預計擴大內需總額可達到2000億元。
有專家預計,汽車購置稅減半,國家就減少500億稅收,僅是目前國家給房地產行業稅費優惠的四分之一。如果汽車行業強勁回升,可以提高消費者對經濟發展的信心。通過擴大汽車消費,促進汽車和相關行業快速回升,就可以把500億元的減稅大部分抵消。
今年實施《成品油價稅費改革》的同時,又降低車輛購置稅,可使汽車工業為擴大內需做出更大貢獻。這樣國家就可以進一步擴大內需1000多億元,從而提前國民經濟的復蘇時間,加快復蘇的速度。
汽車產品還有一個特性,它是消費能力最強的中等和中等以上收入群體的消費產品,鼓勵汽車使用對促進內需有直接的作用。
從中國汽車購買市場來說,美國的汽車千人保有量已達600多輛,而我國的汽車千人保有量僅為40輛,至今國際上還公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汽車市場。國家信息中心研究的結論是: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剛性需求還有10-15年。
汽車工業與國民經濟的關系是:汽車工業萎縮和復蘇,一般遲后國民經濟半年左右。如果國家對汽車工業適度扶植,汽車市場肯定能提前復蘇。2009年汽車市場的增長率很可能會跑贏GDP的增長率。如果扶植的力度大,汽車市場的增長率超過兩位數也是完全可能的。